虽恶肯将儿子食。
意思:虽然不肯将儿子吃。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苏幕遮 劝李哥》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哲学理念,描绘了一种对生活和道德的理解。
首先,诗中的“羊儿皮,虎儿质”是一个生动的比喻,羊披上虎皮,表面威风,但内在的本质仍然是羊,无法真正成为虎。这象征着有些人看似强大,但内在的道德和品格并未得到真正的提升。
接着,“害物心机,尽夜无宁息”是对那些有害他人、不择手段的人的描绘。他们内心充满邪恶,无法得到安宁,象征着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
“虽恶肯将儿子食。休逞威风,真性宜调习”是对这种人的批判,他们虽然恶行累累,但绝不会吃自己的儿子。这是对道德底线的坚守,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所迷惑,而忘记了自己的本性和道德责任。
“亲非亲,识非识”是对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的提醒,提醒人们不要因为表面的亲疏关系而改变对人的看法,要保持清醒的认知。
“云水清闲,内外常游历”是对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生活的描绘。这种生活不仅需要内心的修养,也需要对外在环境的适应和观察。
最后,“日用三餐凭乞觅。灭尽无明,便是波罗蜜”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人们应该以乞讨者的心态去生活,去掉内心的迷惑和无知,这就是一种修行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道德、生活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它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要保持对生活的谦逊和敬畏;要不断修行,去掉内心的迷惑和无知。这是一种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