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滇茶》 晓印枕痕零乱,浅晕酒潮明灭。

晓印枕痕零乱,浅晕酒潮明灭。

意思:通晓印枕痕零乱,浅晕酒潮忽明忽灭。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咏滇茶》

全文创作背景

《咏滇茶》是清朝文人陈维崧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云南的茶文化有关。云南作为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地,盛产各种优质茶叶。陈维崧在品尝了云南的茶叶后,深受其美味的启发,因此创作了这首诗来赞美滇茶。 在诗中,陈维崧通过对滇茶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云南茶叶的独特口感和品质的欣赏之情。他可能还借用了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美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感悟。 总的来说,《咏滇茶》是陈维崧对云南茶叶文化的一种艺术表达,通过诗歌的形式展现了滇茶的魅力,并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胭脂绣缬,正千里江南,晓莺时节。
绛质酣春,红香宠午,惟许茜裙亲折。
晓印枕痕零乱,浅晕酒潮明灭。
春园里,较琪花玉茗,娇姿更别。
情切,想故国。
万里日南,渺渺音尘绝。
灰冷昆明,尘生洱海,此恨拟和谁说?
空对异乡烟景,蓦记旧家根节。
春去也,想蛮花[犬旁+乞]鸟,泪都成血。
作者介绍 应玚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明灭

    读音:míng miè

    繁体字:明滅

    英语:flicker

    意思:(明灭,明灭)

    1.谓忽明忽暗。
    唐·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

  • 零乱

    读音:líng luàn

    繁体字:零亂

    英语:in a mess

    意思:(零乱,零乱)

    1.散乱。
    唐·李白《月下独酌》诗之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枕痕

    读音:zhěn hén

    繁体字:枕痕

    意思:即枕函花。
    宋·苏轼《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觉来身世都是梦,坐久枕痕犹着面。”
    宋·周邦彦《满江红仙吕》词:“蝶粉蜂黄都褪了,枕痕一线红生肉。”参见“枕函

  • 酒潮

    读音:jiǔ cháo

    繁体字:酒潮

    意思: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随园诗话》卷一引宋·郑思肖《雪》诗:“拇战素手白相敌,酒潮上脸红不鲜。”

    解释:1.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