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闻吴门消息(二首)》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意思:唇亡才使诸藩王亲属,动荡将给国家担忧。

出自作者[元]王逢的《闻吴门消息(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朝廷封赏巨州时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首句“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描绘了封赏的场景,朝廷按照制度进行封赏,士气高昂,马匹肥壮,恰逢丰收的秋季,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因为这可能是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了内部的矛盾和危机。 “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描述了三年来的战争和围城带来的疲惫,人们开始对战争感到厌倦,群情懈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相反,这可能是新的挑战和困难的开始。 “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这两句描绘了战争对人民的影响。海岛上的百姓在为战败而哀歌,而城内的妇女则泪流满面,因为她们的亲人可能已经牺牲或流离失所。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最后两句揭示了战争的深远影响。唇亡齿寒的道理在此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一方力量的削弱使得其他蕃国开始强大,可能导致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内部的动荡也可能给外部势力可乘之机,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忧虑。 整首诗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封赏的场景,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和危机的担忧。这种深沉的思考和忧虑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承制除封八巨州,士恬马饱适逢秋。
三年弟傲群情懈,十月城围百战休。
海岛何人歌为挽,华容有女泪空流。
唇亡遂使诸蕃戚,板荡将贻上国忧。

关键词解释

  • 上国

    读音:shàng guó

    繁体字:上國

    英语:Kaminokuni

    意思:(上国,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
    《左传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

  • 板荡

    读音:bǎn dàng

    繁体字:闆盪

    英语:turbulence

    意思:(板荡,板荡)
    《板》、《荡》都是《诗大雅》中讥刺周厉王无道而导致国家败坏、社会动乱的诗篇。后因以指政局混乱或社会动荡。<

  • 诸蕃

    读音:zhū fān

    繁体字:諸蕃

    意思:(诸蕃,诸蕃)
    指边疆各少数民族。
    《新唐书吐蕃传上》:“且莫贺延碛袤二千里,无水草,若北接虏,唐兵不可度而北,则伊西、北庭、安西诸蕃悉亡。”

  • 国忧

    读音:guó yōu

    繁体字:國憂

    意思:(国忧,国忧)

    1.国家的忧患;国家的危难。
    《淮南子人间训》:“遇之无礼,必为国忧。”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五:“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