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意思:精神曾与天来往,驱壳不知道谁滞留,天地难道没有陆修静,所以我不知道你能认。
出自作者[宋]谢枋得的《和道士陈天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以儒道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信仰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表达了作者深知儒道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缘的束缚,人们无法自由地追求和坚守自己的信仰。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对于自由和信仰的渴望与无奈。
颔联“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借用道教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生活的看法。他希望摆脱红尘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但这种追求往往受到现实的限制。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困境的无奈和挣扎。
颈联“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和肉体束缚的矛盾。他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够与天同在,不受肉体的束缚,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反。这一联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示了作者对于信仰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尾联“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同信仰和追求的肯定和理解。他希望像陆修静一样,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找到自己的归宿和信仰。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要认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迷失在尘世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道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信仰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它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由和信仰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提醒读者要认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迷失在尘世中。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