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道士陈天隐》 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意思:精神曾与天来往,驱壳不知道谁滞留,天地难道没有陆修静,所以我不知道你能认。

出自作者[宋]谢枋得的《和道士陈天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以儒道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信仰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首联“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表达了作者深知儒道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缘的束缚,人们无法自由地追求和坚守自己的信仰。这一联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即对于自由和信仰的渴望与无奈。 颔联“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借用道教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尘世生活的看法。他希望摆脱红尘的困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但这种追求往往受到现实的限制。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困境的无奈和挣扎。 颈联“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精神自由和肉体束缚的矛盾。他希望自己的精神能够与天同在,不受肉体的束缚,但现实却往往与之相反。这一联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示了作者对于信仰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尾联“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同信仰和追求的肯定和理解。他希望像陆修静一样,能够超越世俗的束缚,找到自己的归宿和信仰。同时,他也提醒读者要认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迷失在尘世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儒道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命运、信仰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它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由和信仰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提醒读者要认清自己的内心,不要迷失在尘世中。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精神尝与天来往,驱壳不知谁滞留,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关键词解释

  • 滞留

    读音:zhì liú

    繁体字:滯留

    短语:栖息 待 停 栖 留 闷 羁 盘桓

    英语:resort

    意思:(滞留,滞留)

    1.停滞;停留。

  • 认得

    读音:rèn de

    繁体字:認得

    短语:认 识

    英语:know

    意思:(认得,认得)

    1.能够确定某一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
    唐·

  • 来往

    读音:lái wǎng

    繁体字:來往

    短语:走 往来 明来暗往 往复 走动

    英语:to come and go

    意思:(来往,来往)

    1.来去,往返。

  • 精神

    读音:jīng shén

    繁体字:精神

    短语:原形 面目 庐山真面目 真面目

    英语:spiritual

    意思:
    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

  • 穹壤

    读音:qióng rǎng

    繁体字:穹壤

    意思:指天地。
    《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思所以克播遗尘,敝之穹壤。”
    张铣注:“言使遗尘之声,与天地同敝。”
    《周书晋荡公护传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