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别沈四逸人》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

意思:我来遇到知己,就得打开胸襟坦荡。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赠别沈四逸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沈侯未可测,其况信浮沉。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是一首对沈侯的赞美诗,沈侯指的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人。 首联“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描绘出沈侯的豪情壮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他像大海中的航船,勇往直前,面对未知的海洋,无所畏惧;他像买来的宝剑,投入黄金,展现出他的决心和毅力。 “世务不足烦,有田西山岑。”这两句表达了沈侯对世俗事务的不屑一顾,他选择在远离尘嚣的西山之岑耕种田地,过着清静的生活。这表现出他超脱世俗的智慧和淡泊名利的品格。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这是对沈侯知遇之恩的赞美,也是对沈侯才华的肯定。诗人表达了对沈侯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对知己的珍视和尊重。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沈侯之间的深厚情谊,如同江海深广,无边无际。这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沈侯的敬仰之情。 “耿耿尊酒前,聊雁飞愁音。”这句表达了诗人与沈侯在酒樽前的深厚情谊,以及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愁绪。 整首诗通过对沈侯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最后,“平生重离别,感激对孤琴。”这句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沈侯的赞美和敬仰,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语言质朴自然,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沈侯未可测,其况信浮沉。
十载常独坐,几人知此心。
乘舟蹈沧海,买剑投黄金。
世务不足烦,有田西山岑。
我来遇知己,遂得开清襟。
何意阃阈间,沛然江海深。
疾风扫秋树,濮上多鸣砧。
耿耿尊酒前,聊雁飞愁音。
平生重离别,感激对孤琴。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知己

    读音:zhī jǐ

    繁体字:知己

    短语:亲昵 不分彼此 情同手足 近乎 血肉相连 如胶似漆 挚 亲密无间 亲密 密切 亲切 千丝万缕 心心相印 恩爱 如鱼得水 亲近 形影不离 亲 亲爱 近 水乳交融 接近

  • 遇知

    引用解释

    受到赏识。 唐 韩愈 《与汝州卢郎中论荐侯喜状》:“子之遇知於 卢公 ,真所谓知己者也。” 宋 佛印 《致苏东坡书》:“尝读 退之 《送李愿归盘谷序》, 愿 不遇知於主上者,犹能坐茂树以终日。”

    读音:yù zhī

  • 清襟

    读音:qīng jīn

    繁体字:清襟

    意思:洁凈的衣襟。引申为高洁的胸怀。
    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粲答诗曰:‘老夫亦何寄,之子照清襟。’”清·杜甫《移居公安敬赠卫大郎钧》诗:“雅量涵高远,清襟照等夷。”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