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早秋晚望兼呈韦侍御》 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

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

意思:离国来多长时间,江上秋三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早秋晚望兼呈韦侍御》

全文赏析

这首诗《九派绕孤城,城高生远思》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的诗篇。它以九派江流环绕孤城,高城生出远思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孤城周围的环境,江流环绕,野水泛滥,穿霞日脚,驱雁风头,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感叹自己和夫君都沦落异地,飘零无依,感到孤独和压抑。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溺于这种情绪中,而是提醒自己要谋求眼前之计,不要过多纠结于过去或未来的事情。他坚信浔阳的酒可以带来解脱和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的体现。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抒发,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自我救赎的信念。这首诗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派绕孤城,城高生远思。
人烟半在船,野水多于地。
穿霞日脚直,驱雁风头利。
去国来几时,江上秋三至。
夫君亦沦落,此地同飘寄。
悯默向隅心,摧颓触笼翅。
且谋眼前计,莫问胸中事。
浔阳酒甚浓,相劝时时醉。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几时

    读音:jǐ shí

    繁体字:幾時

    英语:what time; when

    意思:(几时,几时)

    1.多少时候。
    汉武帝《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唐·韩愈《祭十二郎

  • 去国

    读音:qù guó

    繁体字:去國

    意思:(去国,去国)

    1.离开本国。
    《礼记曲礼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狭三闾之丧江,矜望诸之

  • 上秋

    读音:shàng qiū

    繁体字:上秋

    意思:孟秋。指农历七月。
    《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又言自二月以来,令各具精甲壮马,将以上秋南寇。”
    胡三省注:“上秋,谓七月。”

    <

  • 三至

    读音:sān zhì

    繁体字:三至

    意思:
    1.三条原则;三项法则。
    《荀子议兵》:“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
    杨倞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