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寻洪尊师不遇》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意思:古树没有人的地方,来找羽客人家。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寻洪尊师不遇》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中寻访隐士的诗,通过对山中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首句“古木无人地”,便给人以初入山林时那种神秘幽深的感觉。接着“来寻羽客家”,诗人寻访隐士的举动,更增添了浓厚的山林气息。 颔联“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诗人以堆玉案和叠青霞这样的珍奇想象来比喻道书和仙帔,突显了隐士生活的奢华与高贵。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岁月的静谧和寒冷。鹤老难知岁,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静寂,而梅寒未作花,则描绘了山中的寒冷和寂静。这两句都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山林气息。 尾联“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诗人表达了对山中隐士的思念和敬仰之情。诗人希望能在山中见到隐士,但现实中却不能相见,于是诗人不禁发问:在何处可以见到隐士呢?这一问,既表达了对隐士的向往之情,也表达了对隐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环境的描绘和对隐士生活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生活的向往和对隐士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木无人地,来寻羽客家。
道书堆玉案,仙帔叠青霞。
鹤老难知岁,梅寒未作花。
山中不相见,何处化丹砂。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骚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关键词解释

  • 人地

    读音:rén dì

    繁体字:人地

    意思:
    1.品学门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东亭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欲其人地为一府之望。”
    《南史王融传》:“融躁于名利,自恃人

  • 客家

    读音:kè jiā

    繁体字:客家

    英语:Hakka

    意思:相传西晋末永嘉年间,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徙渡江,至唐末以及南宋末又大批过江南下至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