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词典大全

崒兀

读音:zú wū

繁体字:崒兀

意思:险峻貌;高耸貌。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解释:1.亦作"崒"。 2.险峻貌;高耸貌。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zw

【拼音】

【包含崒兀的诗词】
《游龙山》
名山久相望,今日为著屐。
到寺第一义,古松互蟠屈。
一一龙蛇形,风雷气萧瑟。
缨络桧两株,皆数百年物。
灯耿青荧荧,像设暗金碧。
空廊极徘徊,老屋共崒兀。
僧房小槃礴,西原访泉石。
于其最幽绝,似可便筑室。
因而思古人,多有爱山癖。
要之亦何为,一赏事已毕。
上方不及登,尚或俟他日。
无非会心处,妙同箭锋直。
山灵谓何如,移文兹不必。
作诗留山中,并可告来辙。
上一篇
啐骂
下一篇
啐酒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