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cáo sī
繁体字:漕司 意思:亦称“漕运司”。 管理催徵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 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财归于漕司,而兵各归于郡。” 《宋史选举志二》:“淳祐元年,淮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试,且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 元·危素《元海运志》:“﹝至元﹞二十五年,内外 解释:1.亦称"漕运司"。
2.管理催征税赋﹑出纳钱粮﹑办理上供以及漕运等事的官署或官员。北宋称转运司﹐南宋称漕司﹐元代称漕运司。
造句:璧白漕司,即日罢之,民大悦。漕司输藁秸,致一束数十金。适以遗编搜四库,乃斯古刻见漕司。若诸州府及各漕司,亦于十五日
首字母缩写:cs
【拼音】cáosī
【包含漕司的诗词】
《续和漕司高斋韵》
坦情渠侬嫌我真,斗升谁给太仓陈。 悠悠江汉飘零客,落落乾坤老病身。 心历百艰弥感协,诗留知古越清新。 高斋高处齐文焰,付与从今仰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