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ù sì
繁体字:不祀
意思:1.不祭祖先。《孟子滕文公下》:“葛伯放而不祀。”赵岐注:“放纵无道,不祀祖先。”《史记周本纪》:“于是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2.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左传文公五年》:“臧文仲闻六与蓼灭,曰:‘皋陶、庭坚不祀忽诸。’”晋·卢谌《赠刘琨》诗:“夫差不祀,衅在胜齐。”<
解释:1.不祭祖先。 2.无人奉祀,比喻亡国或绝后。
详细释义:不能祭祀祖庙。比喻国祚无法传承?延续。文选?卢谌?赠刘琨诗:『夫差不祀,衅在胜齐。』文选?张载?剑阁铭:『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造句:“神不祚非类,民不祀非宗”。夔子不祀祝融、粥熊,楚伐灭。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首字母缩写:bs
【拼音】bùs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