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ì mén
繁体字:蓽門 意思:(荜门,荜门) 用竹荆编织的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孔丛子抗志》:“亟临荜门,其荣多矣。” 唐·王维《山居即事》诗:“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清·钱谦益《投老》诗:“投老经年掩荜门,清斋佛火自晨昏。” 解释:1.用竹荆编织的门。常指房屋简陋破旧。 详细释义:用荆竹树枝编制的门。比喻贫寒人家。亦作『筚门』。
造句:暂无
首字母缩写:bm
【拼音】bìmén
【荜门开头的诗词】
《咏史(二十一首)》
荜门翳蓬蒿,穷巷绝马迹。 中有抱膝人,疏粝不充食。 荣华过浮埃,敝服无愠色。 献玉鄙卞和,扣角羞宁戚。 天潢不垂云,中夜起叹息。
【包含荜门的诗词】
《过汉浦塘有感(二首)》
往岁携妻子,小龙江上村。 主人亲补屋,邻父共开尊。 一别迷云树,重过掩荜门。 欲寻题壁字,呜咽不能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