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òu
基本字义
lòu(ㄌㄡˋ)
(一)、隱匿。後作“陋”。
(二)、箕一類的器具。
拼音:lòu
- 形容词 容貌丑。《玉篇.阜部》:「陋,丑猥也。」 【组词】:「丑陋」。《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杞貌陋而色如蓝。」
- 形容词 狭隘、狭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唐.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形容词 粗劣、不好的。 【组词】:「陋规」、「陋习」、「陋俗」。
- 形容词 学识浅薄。 【组词】:「孤陋寡闻」。《荀子.劝学》:「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
- 形容词 卑贱、微贱。《管子.牧民》:「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北齐书.卷四十五.文苑传.樊逊传》:「门族寒陋,访第必不成,乞补员外司马督。」
- 形容词 吝啬。《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其民有先王遗教,君子深思,小人俭陋。」
- 动词 轻视。《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今殷民乃陋淫神只之祀。」文选.张衡〈东京赋〉:「苟有胸而无心,不能节之以礼,宜其陋今而荣古矣。」
拼音:lòu
● 屚
lòu ㄌㄡˋ
◎ 古同“漏”,水由屋顶的孔缝透过或滴下。
拼音:lòu
- 名词 一种脖子肿大的症状。《说文解字.疒部》:「瘻,颈肿也。」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可 以已大风、挛踠、瘻、疠,去死肌,杀三虫。」
- 名词 常流脓水、不能收口的脓疡。 【组词】:「肛瘻」、「痔瘻」。
- 动词 膨胀、肿胀。《淮南子.说山》:「狸头愈鼠,鸡头已瘻。」
,- 参见「痀瘻」条。
拼音:lòu
- 动词 雕刻。《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组词】:「镂金刻玉」。《左传.哀公元年》:「器不彤镂,宫室不观。」
- 动词 疏通。《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徼牂牁,镂灵山。」唐.颜师古.注:「镂,谓疏通之以开道也。」
- 名词 可供刻镂的刚铁。《书经.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汉.孔安国.传:「镂,刚铁。」
- 名词 釜的别名。汉.扬雄《方言.卷五》:「鍑,……江、淮、陈、楚之间谓之錡,或谓之镂,吴、扬之间谓之鬲。」
- 名词 孔穴、隙缝。《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
拼音:lòu
- 名词 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说文解字.水部》:「漏,以铜受水刻节,昼夜百节。」《红楼梦.第五四回》:「或紧或慢,或如残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
- 名词 空孔、隙缝。《淮南子.修务》:「禹耳参漏,是谓大通。」汉.高诱.注:「漏,穴也。」
- 名词 常流脓水、不能收口的脓疡。 【组词】:「痔漏」。《太平广记.卷二六六.崔秘》:「医疗至经年,其镞自出,其疮成漏,终身不痊。」
- 名词 姓。如明代有漏瑜。
- 动词 液体自缝中流出或渗入。 【组词】:「漏雨」、「漏油」。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乾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 动词 泄露。 【组词】:「走漏消息」。《左传.僖公二年》:「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晋.杜预.注:「传言貂于此始擅贵宠,漏泄桓公军事,为齐乱张本。」
- 动词 遗忘、疏略。 【组词】:「遗漏」。《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彪约所制,无刑法篇;臧、萧之书,又多漏略。」
- 动词 逃避。 【组词】:「漏税」。
- 动词 诱引。《水浒传.第八八回》:「原来番将不输,特地耍卖个破绽,漏他来赶。」
- 形容词 破烂、简陋。《荀子.儒效》:「虽隐于穷阎漏屋,人莫不贵之,道诚存也。」宋.陆游 〈梦中作诗〉:「断碑零落苔俱遍,漏壁微茫字半存。」
拼音:lòu
- 动词 雕刻。《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 【组词】:「镂金刻玉」。《左传.哀公元年》:「器不彤镂,宫室不观。」
- 动词 疏通。《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徼牂牁,镂灵山。」唐.颜师古.注:「镂,谓疏通之以开道也。」
- 名词 可供刻镂的刚铁。《书经.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汉.孔安国.传:「镂,刚铁。」
- 名词 釜的别名。汉.扬雄《方言.卷五》:「鍑,……江、淮、陈、楚之间谓之錡,或谓之镂,吴、扬之间谓之鬲。」
- 名词 孔穴、隙缝。《宋书.卷二七.符瑞志上》:「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
拼音:lù
- 名词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而凝结成的小水珠。《楚辞.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名词 芳香可饮的酒或液体。 【组词】:「玫瑰露」、「果子露」。
- 名词 姓。如汉代有露平。
- 动词 表现、显现。 【组词】:「显露」、「表露」、「暴露」、「原形毕露」。
,- 动词 显现。 【组词】:「露出马脚」、「衣角外露」。
- 动词 泄漏。 【组词】:「露了口风」。《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驰敕诸方,一时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