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ǎn
● 斺
chǎn ㄔㄢˇ
◎ 旗杆。
其它字义
● 斺
jiè ㄐㄧㄝˋ
◎ 结。
拼音:cuò
● 諎
zé ㄗㄜˊ
◎ 大声。
其它字义
● 諎
zuò ㄗㄨㄛˋ
◎ 酬言。
其它字义
● 諎
zhǎ ㄓㄚˇ
◎ 诱言。
其它字义
● 諎
cuò ㄘㄨㄛˋ
◎ 说话快。
拼音:gè
● 吤
jiè ㄐㄧㄝˋ
◎ 象声词,喉中哽塞所出声。
其它字义
● 吤
gè ㄍㄜˋ
◎ 助词,唱词中的衬字。
拼音:jí
- 名词 古代天子亲耕的田地。《说文解字.耒部》:「耤,帝耤千亩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谓之藉。」《汉书.卷四.文帝纪》「其开藉田,朕亲率耕」句下清.王先谦.补注:「韦本作藉,正当作耤。」
,- 动词 借助。通「藉」。《玉篇.耒部》:「耤,借也。」《汉书.卷九二.郭解传》:「以躯耤友报仇。」
拼音:jí
- 名词 书本。 【组词】:「古籍」、「经籍」、「史籍」、「书籍」、「典籍」。
- 名词 登记以备查考用的名册、档案。 【组词】:「户籍」、「军籍」、「学籍」。《孟子.万章下》:「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战国策.齐策四》:「天子受籍,立为大伯 。」
- 名词 籍贯。 【组词】:「本籍」、「原籍」、「祖籍」。
- 名词 个人对国家、团体、组织等的隶属关系。 【组词】:「国籍」、「会籍」、「党籍」。
- 名词 姓。如汉代有籍福。
拼音:jì
- 动词 结发为髻。《仪礼.士冠礼》:「将冠者,采衣,紒。」汉.郑玄.注:「紒,结发,古文紒为结。」
- 名词 发结、发髻。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兵士以绦囊缚紒。」
拼音:jì
- 动词 至、及。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史臣曰》:「自建武暨乎义熙。」
- 连词 与、及、和。 【组词】:「欢迎董事长暨夫人莅临指导。」《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地东至海暨朝鲜。」
- 名词 姓。如宋代有暨陶。
拼音:jià
- 名词 事物所值的具体金钱数。 【组词】:「物价」、「市价」、「差价」、「定价」。唐.白居易〈秦中吟.买花〉:「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宋.戴复古〈庚子荐饥〉诗:「休言谷价贵,菜亦贵如金。」
- 名词 人、事、物所值的抽象地位或身分。 【组词】:「身价」、「声价」、「评价」。
- 名词 化学上用来表示一个原子与他种原子相结合时所参与的数目。 【组词】:「原子价」、「氢是一价的元素。」
,- 助词 吴语中的语尾助词,常附于形容词之后,用法跟「的」字相当。《老残游记.第二回》:「那荷叶初枯,挤的船嗤嗤价响。」
拼音:jiān
● 雃
jiān ㄐㄧㄢˉ
◎ 古通“鳽”。
拼音:jiē
- 叹词 表示感伤、哀痛的语气。唐.韩愈〈祭田横墓文〉:「死者不复生,嗟余去此其从谁!」唐.张籍〈西州〉诗:「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 叹词 表示赞美的语气。《史记.卷五七.绦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将军矣!」
- 叹词 招呼声。《书经.费誓》:「公曰:『嗟!人无譁,听命。』」《礼记.檀弓》:「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
- 助词 发语词,无义。《文选.张衡.西京赋》:「群窈窕之华丽,嗟内顾之所观。」
,- 上述[一]的另一种读音。
,- 参见「咄嗟」条。
拼音:jiē
● 鶛
jiē ㄐㄧㄝˉ
◎ 雄鹌鹑。
拼音:jiě
- 动词 分割、剖分。 【组词】:「解剖」。《左传.宣公四年》:「宰夫将解鼋。」《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动词 分裂、分散。 【组词】:「瓦解」、「溶解」、「难分难解」。
- 动词 打开、松开、松脱。 【组词】:「解扣子」、「解开绳子」、「宽衣解带」。
- 动词 免除、消除。 【组词】:「解围」、「解闷」、「解救」、「解渴」、「调解」。《战国策.赵策三》:「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动词 陈述、说明。 【组词】:「讲解」、「解释」、「辩解」。
- 动词 晓晤、明白、清楚。 【组词】:「理解」、「了解」、「费解」、「大惑不解」。
- 动词 排出汗水或大小便。 【组词】:「小解」。汉.王充《论衡.寒温》:「人中于寒,饮药行解。」《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于路只推腹痛难忍,几遍要解。」
- 动词 会、能够。晋.陶渊明〈九日闲居〉诗:「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唐.李白〈月下独酌〉诗四首之一:「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名词 文体名。古代文体之一,旨在辩论解说。晋.张华《博物志.卷六.文籍考》:「贤者着述曰传、曰记、曰章句、曰解、曰论、曰读。」《新唐书.卷一七六.韩愈传》:「乃作进学解以自谕。」
- 名词 答案。 【组词】:「不得其解」。
- 名词 见识、看法。 【组词】:「独到的见解」。
,- 名词 参见「解元」条。
- 名词 官署、官吏办公的地方。《商君书.垦令》:「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文选.左思.吴都赋》:「屯营栉比,解署棋布。」
- 动词 押送、发遣。 【组词】:「押解罪犯」、「苏三起解」。《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当下喝赐钱酒赏犒捉事人,解这崔宁到临安府,一一从头供说。」
- 动词 典当、抵押。《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你赎典,还是解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
- 动词 租用、租借。《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杨三官人同那妻子和当直去客店,解一房歇泊。」《警世通言.卷三七.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当日天色晚,见一所客店,姊妹两人解了房,讨些饭吃了。」
,- 动词 松懈、懈怠。《礼记.杂记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虏久屯聚,解弛。」
- 名词 参见「解县」条。
-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解狐。
拼音:jiě
● 觧
jiě ㄐㄧㄝˇ
◎ 同“解”。
其它字义
● 觧
jiè ㄐㄧㄝˋ
◎ 同“解”。
其它字义
● 觧
xiè ㄒㄧㄝˋ
◎ 同“解”。
拼音:jiè
● 丯
jiè ㄐㄧㄝˋ
◎ 野草的古称。
拼音:jiè
- 动词 居于两者之间。 【组词】:「这座山介于两县之间。」
- 动词 居间牵引传达。 【组词】:「介绍」、「仲介」。《文选.李康.运命论》:「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 动词 相助、佐助。《诗经.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宋史.卷一三二.乐志七》:「严配皇灵,亿神来介。」
- 动词 系留、悬挂。 【组词】:「介意」。《汉书.卷八一.匡衡传》:「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唐.颜师古.注:「介,系也。言不以情欲系心,而着于容仪者。」
- 动词 仗恃、凭藉。《左传.文公六年》:「介人之宠,非勇也。」
- 形容词 坚毅。 【组词】:「耿介」。《聊斋志异.卷一.王成》:「王虽故贫,然性介,遽出授之。」
- 形容词 如此、这样。 【组词】:「煞有介事」。
- 名词 界限、本分。同「界」。 【组词】:「人各有介」。
- 名词 比喻微小的东西。通「芥」。 【组词】:「一介不取」。《孟子.万章上》:「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 名词 参见「介胄」条。
- 名词 量词。计算人或铜钱的单位。相当于「个」。 【组词】:「一介书生」、「一介平民」。《儒林外史.第一回》:「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
- 名词 身上有甲壳的水产动物。《淮南子.墬形》:「介鳞者,夏食而冬蛰。」汉.高诱.注:「介,甲。龟鳖之属也。」
- 名词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介之推。
拼音:jiè
- 名词 植物名。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叶似芸薹,边缘有锯齿,四月开黄色花。茎叶可食用,种子如粟粒,味辛辣。
- 名词 小草。《左传.哀公元年》:「其亡也,以民为土芥。」《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 形容词 细小的、微贱的。 【组词】:「草芥」、「纤芥」。
拼音:jiè
● 庎
jiè ㄐㄧㄝˋ
1. 放置食物等的搁板或架子。
2. 独居。
3. 濯洗用的流水器。
拼音:jiè
- 动词 防备。《说文解字.廾部》:「戒,警也。」 【组词】:「戒备」。《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 动词 谨慎、慎重。 【组词】:「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动词 警告、劝导。 【组词】:「劝戒」。《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
- 动词 告诉、告知。《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
- 动词 革除。 【组词】:「戒酒」、「戒赌」、「戒菸」、「戒毒」。
- 名词 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 【组词】:「十戒」、「破戒」、「戒律」。《西游记.第八回》:「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 名词 文体名。内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别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
- 名词 配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 【组词】:「钻戒」、「金戒」、「银戒」。
拼音:jiè
● 岕
jiè ㄐㄧㄝˋ
1. 山名。
2. 两山之间。
拼音:jiè
- 名词 大圭。《说文解字.人部》:「玠,大圭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同“介”。獨。
(二)、獨居。
拼音:jiè
- 动词 至、到。 【组词】:「届时」、「届期」。《书经.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 名词 量词:(1) 计算定期举行的会议或活动的单位。 【组词】:「本届代表大会」、「第五届运动会」。(2) 计算具有某种身分或担任某种职务期间的单位。 【组词】:「他是本校第七届杰出校友。」
拼音:jiè
- 动词 至、到。 【组词】:「届时」、「届期」。《书经.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 名词 量词:(1) 计算定期举行的会议或活动的单位。 【组词】:「本届代表大会」、「第五届运动会」。(2) 计算具有某种身分或担任某种职务期间的单位。 【组词】:「他是本校第七届杰出校友。」
拼音:jiè
- 动词 警告、规劝。 【组词】:「告诫」、「规诫」。《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北史.卷十三.后妃传上.魏神元皇后窦氏传》:「宾临终,诫其二子速侯、回题,令善事帝。」
- 动词 戒备。通「戒」。《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曰虞四邑之至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 名词 训令、告示。《荀子.强国》:「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
- 名词 格言、教条。 【组词】:「女诫」、「摩西十诫」。《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秦彭传》:「乃为人设四诫,以定六亲长幼之礼。」
拼音:jiè
- 名词 不同事物的分界。 【组词】:「地界」、「边界」、「疆界」、「国界」、「以河为界」。《后汉书.卷六零上.马融传》:「奢俭之中,以礼为界。」
- 名词 按职业、工作、性别或其他事物所划分的特定范围。 【组词】:「眼界」、「政界」、「教育界」、「妇女界」。
- 名词 生物学分类系统中最大的等级。 【组词】:「动物界」、「植物界」。
- 动词 区隔、划分。《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
- 动词 离间。《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下》:「(范雎)界泾阳抵穰侯而代之,当也。」颜师古注引苏林曰:「界,间其兄弟使疏。」
- 动词 接邻、毗连。 【组词】:「花莲县北界宜兰县。」《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
拼音:jiè
● 畍
jiè ㄐㄧㄝˋ
◎ 古同“界”。
拼音:jiè
● 衸
jiè ㄐㄧㄝˋ
1. 衣服长的样子。
2. 衣裾。
3. 裙子正中开衩的地方。
拼音:jiè
● 砎
jiè ㄐㄧㄝˋ
◎ 坚硬:“~如石焉。”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同“价”。
拼音:jiè
● 悈
jiè ㄐㄧㄝˋ
1. 褊急。
2. 衰老。
3. 古同“戒”,警戒。
4. 急速。
其它字义
● 悈
kè ㄎㄜˋ
◎ 骇而自专。
拼音:jiè
● 徣
jiè ㄐㄧㄝˋ
◎ 古同“借”。
拼音:jiè
- 动词 叹息。《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于金城之内,而无扼腕聚唇嗟唶之祸。」《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 状词 唶唶:形容鸟鸣叫的声音。《淮南子.原道》:「故夫乌之哑哑,鹊之唶唶,岂尝为寒暑燥湿变其声哉?」
,- 参见「嚄唶」条。
拼音:jiè
- 动词 暂时向人告贷财物。 【组词】:「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左传.定公九年》:「尽借邑人之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借人典籍,皆须爱护。」
- 动词 把财物暂时给他人使用。 【组词】:「这支笔借你用一下。」《论语.卫灵公》:「有马者借人乘之。」
- 动词 赞许。《隋书.卷二五.刑法志》:「武帝敦睦九族,优借朝士。」《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慈仁殷勤,诚嘉于心,此不可以虚辞借也。」
- 动词 假托、利用。 【组词】:「借刀杀人」、「借题发挥」。
- 动词 帮助。《汉书.卷六七.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 动词 倚靠、凭藉。 【组词】:「借重」、「借助」。
- 副词 假使、假设。唐.元稹〈遣病〉诗:「借如今日死,亦足了一生;借使到百年,不知何所成?」
拼音:jiè
● 堺
jiè ㄐㄧㄝˋ
◎ 古同“界”。
拼音:jiè
● 蛶
jiè ㄐㄧㄝˋ
◎ 〔螪(shāng )~〕古书上说的一种虫。
拼音:jiè
● 楐
jiè ㄐㄧㄝˋ
◎ 搁置食品的架子。
拼音:jiè
● 琾
jiè ㄐㄧㄝˋ
◎ 古同“玠”。
拼音:jiè
- 名词 阉割去势的牛。《说文解字.牛部》:「犗,騬牛也。」《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 动词 阉割。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饿鬼报应经》:「犗,騬牛也,以刀去阴也。」
拼音:jiè
- 动词 警告、规劝。 【组词】:「告诫」、「规诫」。《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北史.卷十三.后妃传上.魏神元皇后窦氏传》:「宾临终,诫其二子速侯、回题,令善事帝。」
- 动词 戒备。通「戒」。《左传.桓公十一年》:「郧人军其郊,必不诫,且曰虞四邑之至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 名词 训令、告示。《荀子.强国》:「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
- 名词 格言、教条。 【组词】:「女诫」、「摩西十诫」。《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秦彭传》:「乃为人设四诫,以定六亲长幼之礼。」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髮髻。
(二)、假髮,覆髻。
拼音:jiè
- 名词 包裹婴儿的衣被。《广韵.去声.禡韵》:「褯,小儿席。」也作「裓」。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同“誡”。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鳥名。
拼音:jiè
● 魪
jiè ㄐㄧㄝˋ
◎ 比目鱼。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同“魪”。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同“魪”。
拼音:jiè
● 鎅
jiè ㄐㄧㄝˋ
◎ 方言,锯;割;切;裁:~木。~玻璃。~纸刀。
拼音:jiè
- 名词 铺垫物。《说文解字.艹部》:「藉,祭藉也。」《易经.大过卦.初六》:「藉用白茅。」《礼记.曲礼下》:「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 动词 铺垫。宋.苏轼〈卜算子.蜀客到江南〉词:「还与去年人,共籍西湖草。」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携中及妹,儽然丐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稿于地。」
- 动词 依赖。 【组词】:「凭藉」、「依藉」、「慰藉」。《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此所谓藉寇兵而齎盗粮者也。」
- 动词 假借。 【组词】:「藉口」、「藉故」。《商君书.开塞》:「藉刑以除刑。」
,- 参见「藉藉」、「狼藉」等条。
拼音:jiè
基本字义
jiè(ㄐ一ㄝˋ)
(一)、同“疥”。
拼音:kǎi
- 名词 植物名。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具有香味,花雌雄异株,不具花瓣。核果为球形,熟时呈暗红色。材质密致,可制器物。也称为「黄连花」。
- 名词 法式、模范。 【组词】:「楷模」。《礼记.儒行》:「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祈祷之式,必诚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
- 名词 参见「楷书」条。
拼音:kè
● 艐
kè ㄎㄜˋ
◎ 船触沙搁浅。
拼音:shí
- 动词 捡取、拿起。 【组词】:「拾穗」、「拾人牙慧」、「拾金不昧」。《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涂不拾遗。」
- 动词 收集、收敛、整理。 【组词】:「把房间收拾乾净。」
- 名词 射韝,古代射箭时所用的皮制护袖。也称为「遂」。《诗经.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汉.毛亨.传:「决,钩弦也。拾,遂也。」
- 名词 十的大写。
,- 参见「拾级」条。
,- 参见「拾翻」条。
拼音:xì
- 动词 妒忌。宋.罗泌《路史.卷五.前纪五.因提纪》:「与物相友,人无妎物之心,而物 亦无伤人之意。」
拼音:xiè
- 名词 山涧。《后汉书.卷六零上.马融传》:「穷浚谷,底幽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