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伏枕四首》

伏枕梅檐过柳衙,北湖又复负荷花。
门因谢客全无籍,身欲称僧尚有家。
七尺向拚同草木,三生知久痼烟霞。
余年倘遂幽栖志,剩我清湍旧钓槎。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遁世的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伏枕梅檐过柳衙,北湖又复负荷花。”通过描绘生活环境,展现了诗人所处的清幽之处。“伏枕梅檐”和“柳衙”形象地描绘出了住所周围的植物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北湖又复负荷花”则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颔联“门因谢客全无籍,身欲称僧尚有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淡漠,以及向往僧侣生活的内心状态。“谢客”二字表现了诗人不愿与人交往的心态,“称僧”则表现出他对僧侣生活的向往,然而“尚有家”又将他拉回到现实中,表现出他不能完全割舍世俗生活的矛盾心理。 颈联“七尺向拚同草木,三生知久痼烟霞。”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他愿意像草木一样自生自灭,这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同时,“三生知久痼烟霞”则表现出他对仙境、自然美景的痴迷。 尾联“余年倘遂幽栖志,剩我清湍旧钓槎。”诗人再次表达了他的隐居志向,如果余生能够实现这个愿望,他将会过着在清湍旁垂钓的生活。“幽栖志”三字,凝聚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矛盾心理。
创作背景
《伏枕四首》是明代马之骏创作的一组诗。这四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有关。从诗题“伏枕”来看,可能是作者卧病在床,感到身体不适,因此写下了这组诗。同时,诗歌也可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社会的感慨等。 由于历史记载有限,我们无法确定这组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建议您查阅更多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下一首
《湖上》
相关诗词
  • 1
    [唐]
    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揽草结同心,将以遗知音。
    春愁正断绝,春鸟复哀吟。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那堪花满枝,翻作两相思。
    玉箸垂朝镜,春风知不知。
  • 2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3
    [当代]
    住院生涯又一回,前尘处处尽堪哀。
    头皮断送身待老,心脏衰残血不来。
    七载光阴如刹那,半包枯骨莫安排。
    老妻啼笑知何似,眼对门灯彻夜开。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