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梅檐过柳衙,北湖又复负荷花。 门因谢客全无籍,身欲称僧尚有家。 七尺向拚同草木,三生知久痼烟霞。 余年倘遂幽栖志,剩我清湍旧钓槎。 ¤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遁世的生活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联“伏枕梅檐过柳衙,北湖又复负荷花。”通过描绘生活环境,展现了诗人所处的清幽之处。“伏枕梅檐”和“柳衙”形象地描绘出了住所周围的植物景象,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北湖又复负荷花”则表现了季节的变化,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颔联“门因谢客全无籍,身欲称僧尚有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际交往的淡漠,以及向往僧侣生活的内心状态。“谢客”二字表现了诗人不愿与人交往的心态,“称僧”则表现出他对僧侣生活的向往,然而“尚有家”又将他拉回到现实中,表现出他不能完全割舍世俗生活的矛盾心理。 颈联“七尺向拚同草木,三生知久痼烟霞。”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的向往。他愿意像草木一样自生自灭,这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同时,“三生知久痼烟霞”则表现出他对仙境、自然美景的痴迷。 尾联“余年倘遂幽栖志,剩我清湍旧钓槎。”诗人再次表达了他的隐居志向,如果余生能够实现这个愿望,他将会过着在清湍旁垂钓的生活。“幽栖志”三字,凝聚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厌倦和矛盾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