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惟欲谄,嫁女惟欲官。 床屏触头乃翁怒,文书术袖媒姥谩。 凝人一笑可绝倒,古训相傅良独难。 大夫有愧程监家,上谷敢望元遗山。 易箦微言尚典刑,出门别语重丁宁。 子无台装与宝剑,女无绣褥与金屏。 各赠骊珠五十六,藏在肮腑为深铭。 梓乔俯仰俱莫用,冰玉清润尤相形。 水衡使者直而湿,遗山宅相监察孙。 神身务学承先志,务世傅家示格言。 正大去今八十年,流风遗俗猁有存。 谁能题诗墓柏下,使两仙翁起九泉。 |
这首诗以严肃的态度和深沉的情感,对一个家庭的教育和传承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赞美。 首段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矛盾和困境,表达了对教育子女的期望和现实的冲突。诗人对那些只追求官职和谄媚的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同时也对那些只看重文书和术数的人表示了不满。 第二段则转向了对家庭教育的赞美,诗人对那些能够让人们欢笑和深思的教导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他赞扬了那些能够传授古训和良好教诲的人,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十分困难的。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对一个家庭的传统和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描述,包括临终的遗言、子女对父母的尊重、赠予骊珠和铭文等细节。这些细节展示了家庭的深厚情感和传统,也表达了对家庭教育的深深敬意。 最后一段中,诗人对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总结,认为这种教育能够让人们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彼此。诗人在结尾处表达了对这种传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希望能够让两个仙翁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严肃的态度,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赞美。它提醒我们,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价值观,是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的重要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