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

轩辕应顺动,力牧正趋陪。
道合殷为砺,时行楚有材。
省方西礼设,振旅北京回。
地理分中壤,天文照上台。
寒依汾谷去,春入晋郊来。
窃比康衢者,长歌仰大哉。
作品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该诗的赏析: 首联和颔联总写诗人对于政治上取得重大胜利的欣慰之情。 首联“轩辕应顺动,力牧正趋陪。”用古代英雄黄帝与力牧的故事。意思是说,由于君臣协力,政事一切顺当,有功的人应当重赏,应当做的事都已办好。这和《诗经·大雅·皇矣》“王维后,有周之行,……四方攸同,皇王维后”的意思相似。这里借用这个典故,不仅说明政治上的重大成就,而且说明诗人有功必赏,赏罚严明,符合古代圣贤的道理和制度。 颔联“道合殷为砺,时行楚有材。”殷:借为“因”。这句的意思是说,君臣之道相合,就象殷朝用武丁之臣来治国的。《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以日甲鸟云维辅相之”,就是说君臣之道相合就能求得贤才。《左传》有“郑公孙夏有宠于戴氏”,“文姜、丰成艳而工”,对戴厉侯仲孙行父深加赞美,《小旻》中就是咏唱的乐章。“楚有材”:《论语》:“子曰:十世可知也,殷之末孙宋之季耳,敬敷五教,犹曰其升之也近哉!”楚与殷虽国属不同,但在如何为政为君的认识上是相通的。“砺”即磨刀石,《毛传》:“省土千里,来献砺玉”,借指中原各族年年纳贡美玉;“楚有材”也有赞美大材不凡的人的意思。“省方西礼设,振旅北京回。”大意是说巡行天下以观察四方邦国执行礼教的情况。古时以五服隶属国家。“礼”即指周礼。“礼设”意即“国子受成于礼”,“礼成则兴事在掌”了。随着“振旅”结束阅兵,“百度如神,举错动作莫非师度”,“回旗北指”即撤兵而回。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诗人以古代英雄君主和贤臣为比照,赞颂君主有德、有才、有作为;同时以“省方”“振旅”“设礼”“回军”等具体行动来显示政绩之卓著。 颈联“地理分中壤,天文照上台。”“上台”即明台。《周礼·夏官》:“夏后氏中台而县日月之戎。”意思是说日月星辰皆由中州而分,表明天人相应。这一联大意是说天下各地进贡的中土各土产及五谷归功于中土治理得宜;日月星辰分野示瑞都与人事有关。由此说明君臣协力治理天下的能力是巨大的。这是对政治上的重大胜利的高度概括。 尾联“寒依汾谷去,春入晋郊来。”“汾”“谷”,指出征之所经;“晋郊”即晋地畿甸之地,“来”表征途路遇乐景忽然遇冬已至寒尽春来的转折。意义为寒冷的汾河谷地之人闻见春到之讯高兴地说。两句话写了突然发现四季变化这样一个奇景以暗示政治成就之大及战胜征途所经皆为春天之意。 全诗以叙事发端,以写景作结,中间则融情于叙事写景之中。通篇采用比兴手法以古代英雄君主和贤臣为比照,赞颂君主有德、有才、有作为;同时以“省方”“振旅”“设礼”“回军”等具体行动来显示政绩之卓著。全诗结构紧凑严谨,语言自然浑成而无雕琢痕迹。最后以“窃比康衢者”含蓄隽永的议论作结。这种寓理于事的写法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具有民歌色彩,质朴自然,语意新奇。这可能是民歌中最优秀最完美的一篇。它用历史传说和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暗示政治上的重大胜利并歌颂君臣之道相合的圣明政治和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诗中既有民歌色彩又有文人气质,是值得重视的一种诗体形式。
创作背景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雀鼠谷》的创作背景是唐朝的一次皇家南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皇帝率领一群官员和随从,包括了诗人张说,穿越了雀鼠谷这个险要的地方。皇帝为了回应张说在这次旅途中的诗作,命令赵冬曦创作了这首诗作为回应。所以,这首诗是赵冬曦奉皇帝的命令,根据张说的诗所创作的和诗,描述了他们在南巡途中的经历和景色。
相关诗词
  • 1
    [唐]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
    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
    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
    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
    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
    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
  • 2
    [宋]
    花今国在横浦南,看谁冰雪来同参。
    入南出南此时节,元佑名卿花底雪。
    骨香直到桑海翻,花尚永存香岂灭。
  • 3
    [宋]
    襄阳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岘名特尊。
    山形卑堕不峻极,屹若巨首临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绝水阙左非其亹。
    砠巅赑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罗芳荪。
    汉流长骛滨其足,东望瀰迆皆平原。
    槎头下瞰罟罶集,蔡洲近眺田园蕃。
    何物兹山匪秀出,得使今古闻听喧。
    自昔羊公好登览,山名直为贤者存。
    鹿门望楚镇区境,凤林冠盖延山樊。
    丹岩翠壁互幽胜,日月亏蔽烟岚屯。
    公胡遗彼而乐此,谈者未始聊诊论。
    吾谓圣达意超豁,高览便欲周乾坤。
    孔登泰山小天下,阮升广武叹竖昏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