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栖隐洞谭先生》

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
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
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
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深山的老先生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全诗情感温馨,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联“先生双鬓华,深谷卧云霞”描绘了老先生的外貌和居住环境。他的双鬓已经斑白,显示出岁月的痕迹,而他居住在深谷之中,环境清幽,云霞缭绕,宛如仙境。 颔联“不伐有巢树,多移无主花”描写了老先生的生活态度。他不破坏自然环境,对有巢的树木加以保护,同时也喜欢移植没有主人的花草,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颈联“石泉春酿酒,松火夜煎茶”描绘了老先生的生活细节。他用石泉的春水酿造美酒,用松树的柴火煎制香茶,生活虽然简朴,却充满了雅致和情趣。 尾联“因问山中事,如君有几家”以问句作结,询问山中人家的情况,表现出诗人对老先生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老先生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赠栖隐洞谭先生》是宋朝诗人孟贯的一首诗。孟贯是一位生活在唐末宋初的隐士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这首诗是赠给一位名叫谭先生的隐士的。谭先生居住在栖隐洞,这是一个象征着隐逸和超脱世俗的地方。 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孟贯本身是一个隐士,他对自然山水和隐逸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拜访谭先生后,感慨于谭先生的隐居生活而创作的。 2. 对朋友的赞美和敬仰:诗中对谭先生的赞美和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称他为“先生”,描绘他居住在“栖隐洞”这样的世外桃源,表现了孟贯对谭先生高尚品质和隐居生活的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的赞美和敬仰。
下一首
《句》
相关诗词
  • 1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 2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3
    [唐]
    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
    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