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海昌安国寺》

书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
莲子数杯赏泠酒,柘枝一曲试新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
屋映花丛当下簾。
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鉤素手两纤纤。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初春书堂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首联“书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纱窗燕拂檐”,交代了时间和环境,通过“絮扑纱窗”和“燕拂檐”两个细节,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颔联“莲子数杯赏泠酒,柘枝一曲试新衫”,通过“莲子数杯”和“柘枝一曲”,展现了诗人的雅致生活,而“试新衫”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颈联“阶临池面胜看镜,屋映花丛当下帘”,通过比喻和映衬,生动地描绘了书堂周围的环境,使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宁静。尾联“谁倚南楼指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通过“谁倚南楼”和“玉钩素手”的细节,增加了诗意和美感,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思念和期待。 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书堂周围环境的描绘和诗人的感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的用词简练生动,语言流畅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题海昌安国寺》是北宋诗人苏舜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被贬谪有关。当时,苏舜元因为一些宫廷内部斗争被贬到偏远地区,心情郁闷。在一次游览海昌安国寺时,他被寺庙的宁静和僧侣的淡然所触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苏舜元通过描写寺庙的环境和僧侣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句“万境心如洗,笑改斜川诗”揭示了诗人在寺庙中获得的心灵净化和愉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苏舜元对人生的态度,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和谐的向往。
相关诗词
  • 1
    [宋]
    踏尽崔嵬倚石门,海风山月满岩峦。
    自然仙室依蓬岛,不觉人寰变广寒。
    千载扬尘安可测,一杯对景且为欢。
    崖前浴日皆诗境,唤醒东坡仔细看。
  • 2
    [宋]
    架岩凿石有规模,不学桃源旧画衅。
    亭豁人稀林鸟乐,锡飞天老野云孤。
    雨余石井泉深浅,烟淡虎门山有无。
    说与山灵莫分别,从教仙窟着浮屠。
  • 3
    [明]
    双双何事为春忙,花底飞来羽翼香。
    今夜且留枝上宿,莫烧银烛照红妆。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