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清平乐·黄衫相倚》

黄衫相倚。
翠葆层层底。
八月江南风日美。
弄影山腰水尾。
楚人未识孤妍。
离骚遗恨千年。
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黄衫相倚”的梅花(即梅花枝叶重叠掩映,风姿绰约)的赞美,表达了词人高洁的志趣和超脱尘世的禅境。 “黄衫相倚”指的是梅花的枝叶黄绿色相间,层层相倚,象征着梅花的秀丽风姿。“翠葆层层底”则是说梅树青翠的枝叶层层叠叠,形成了一种美丽而神秘的气氛。接着词人将笔墨转向了对江南风光的描绘:“八月江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这似乎是在赞美江南的风光之美,同时也暗含着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楚人未识孤妍”一句,借用了《离骚》中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意,表达了梅花独立不阿、孤傲自持的高洁品质。“离骚遗恨千年”则是对这种品质的进一步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无住庵中新事,一枝唤起幽禅”两句,则是对禅宗思想的表达。词人借梅花之“无住”,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追求;而“一枝唤起幽禅”则是对禅宗“拈花一笑”典故的引用,表达了禅意深远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赞美梅花的高洁品质和禅意深远的境界,表达了词人对自由、超脱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借物抒情,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陈与义的《清平乐·黄衫相倚》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词中描写的景象和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体来说,这首词是在北宋灭亡,南宋初建的时期创作的。当时,金兵入侵,汴京失守,宋高宗南逃,国家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这样的历史背景,给陈与义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在词中,陈与义通过描绘黄衫少女的形象,寄托了对故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词中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因此,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是陈与义在那个特殊时期内心的真实写照。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2
    [宋]
    春归何处?
    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 3
    [宋]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