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塞下曲》

曾当一面战,频出九重围。
但见争锋处,长须得胜归。
雪沾旗尾落,风断节毛稀。
岂要铭燕石,平生重武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战争场景和英雄气概的诗。 首联“曾当一面战,频出九重围”,以凝练的语言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英勇。诗人以“一面战”形容战役的规模之大,以“频出九重围”描绘了英勇突破敌人包围的壮烈场面,直接勾勒出一幅英勇抗敌、战无不胜的英雄形象。 颔联“但见争锋处,长须得胜归”,通过描绘英雄在战场上争锋夺胜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英雄的形象。 颈联“雪沾旗尾落,风断节毛稀”,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场的残酷环境,雪沾旗尾、风断节毛,使人仿佛能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艰辛。 尾联“岂要铭燕石,平生重武威”,以反问句表达出英雄不追求虚名,只重视武威的豪情壮志。这一联既突显了英雄的气节,也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豪迈的气魄、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无畏,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抗敌、忠诚报国的敬仰和赞美。
创作背景
唐朝诗人霍总的《塞下曲》是一首描绘边疆战争生活的诗歌。其创作背景主要基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以及边疆将士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精神。 具体来说,霍总的《塞下曲》创作于唐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契丹、奚等族战争的背景下。这些战争经常发生在北方边疆地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破坏。霍总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边疆将士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同时,霍总的《塞下曲》也受到了唐代文学中“边塞诗”流派的影响。这个流派的诗歌多描写边疆战争、边地风光和边疆将士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利益的关注和担忧。 综上所述,霍总的《塞下曲》创作背景主要基于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以及边疆将士的英勇奋斗和牺牲精神,同时也受到了唐代文学中“边塞诗”流派的影响。
相关诗词
  • 1
    [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 2
    [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3
    [唐]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