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续幽愤 》

嵇康、吕安连罪赋此诗,邺纪李御史甘死封之事。
繁霜作阴起,朱火乘夕发。
清昼冷无光,兰膏坐销歇。
惟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
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
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
八月黄草生,洪涛入云热。
危魂没太行,客吊空骨节。
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背景似乎涉及到了嵇康、吕安的罪案,以及邺纪李御史甘愿赴死的事。诗中描绘了霜起夜寒、清昼无光的景象,象征着作者所处的艰难时局。诗人通过描绘李御史的壮举,表达了对公正无私、勇于赴死的精神的敬仰。 诗中提到了“公执天宪,身是台中杰”,表达了诗人对李御史的赞美,认为他身为执掌天宪的重臣,是朝廷中的杰出人物。接着,诗人用“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表达了对李御史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 “匆匆鬼方路,不许辞双阙”,表达了诗人对李御史离去的匆忙和不舍。诗人用“过门似他乡,举趾如遗辙”来形容李御史离去的背影,如同他乡过客,留下的足迹如同过去的辙印,让人感到凄凉和不舍。 最后,“千年瘴江水,恨声流不绝”,表达了诗人对李御史的哀悼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千年之后,瘴江水依旧流淌,但恨声却永远无法消逝。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公正无私、勇于赴死的精神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哀悼。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创作背景
曹邺的《续幽愤》的创作背景与他的个人经历和唐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曹邺在京城应考十年,九次落第,最后由于写作了《四怨三愁五情诗》获得中书舍人韦悫的赏识,才于大中四年(850年)中了进士。之后他受辟为天平节度使推官,迁为太常博士,持论正直不苟,不阿附权贵。咸通(860-873年)初年,他辞官南归,迁居桂林,过着隐居生活。这些经历使得他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因此产生了创作《续幽愤》这首诗的动机和情感。
相关诗词
  • 1
    [唐]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
    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
    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
    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
    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
    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
    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
    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 2
    [汉]
    嗟余薄祜。
    少遭不造。
    哀茕靡识。
    越在襁緥。
    母兄鞠育。
    有慈无威。
    恃忧肆妲。
    不训不师。
    爰及冠带。
    凭宠自放。
    抗心希古。
    任其所尚。
    托好老庄。
    贱物贵身。
    志在守朴。
    养素全真。
    曰余不敏。
    好善闇人。
    子玉之败。
    屡增惟尘。
    大人含弘。
    藏垢怀耻。
    民之多僻。
    政不由己。
    惟此褊心。
    显明臧否。
    感悟思愆。
    怛若创痏。
    欲寡其过。
    谤议沸腾。
    性不伤物。
    频致怨憎。
    昔惭柳惠。
    今愧孙登。
    内负宿心。
    外恧良朋。
    仰慕严郑。
    乐道闲居。
    与世无营。
    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
    婴累多虞。
    匪降自天。
    寔由顽疎。
    理弊患结。
    卒致囹圄。
    对答鄙讯。
    絷此幽阻。

  • 3
    [明]
    火用在得薪,才用在识真。
    随宜作蛰跃,龙德乃全身。
    伟哉嵇叔夜,浊世清粼粼。
    凶尤竟不免,好善而闇人。
    闇人动有累,幽愤何由申。
    哲愚亦惟戾,千载为悲辛。
    苏门先发蔀,见几如入神。
    ¤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