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遗踪尚可望,曳裾不必郊邹阳。 但修天爵膺入爵,始信书堂有玉堂。 |
这首诗是用来赏析,因此我将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荣誉的追求,通过赞美一位已经去世的谏议(可能是指一位古代的谏议大夫或谏官),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内在修养的尊重。 第一句“谏议遗踪尚可望”,诗人表达了对这位谏议大夫的敬仰之情,他的遗风仍然在世间流传,让人可以仰望他的高尚品德。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位谏议大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位谏议大夫所代表的高尚品德的追求。 第二句“曳裾不必郊邹阳”中,“曳裾”一词通常用来形容文人相聚,这里可能指的是文人之间的交往。诗人表示,即使不需要像邹阳那样去参与宫廷之争,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品德修养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这句诗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文人交往的尊重和向往。 第三句“但修天爵膺入爵”中,“天爵”指的是人的内在品质,如道德、智慧等;“膺入爵”则是指通过内在品质获得荣誉和地位。诗人表示,只要注重内在修养,就能获得荣誉和地位,这正是诗人对内在修养的赞美和推崇。 最后一句“始信书堂有玉堂”中,“书堂”可能是指读书的地方,“玉堂”则通常用来形容高雅的地方或美好的环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书堂的赞美,认为书堂中也有美好的环境和高雅的气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内在修养和品德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和内在修养的追求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文人交往和书堂的尊重和向往。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