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怜春去不登楼,才上南楼动远愁。 满地落花红雨乱,接天芳草绿云稠。 |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首句“怜春去不登楼”,交代作者惜春、怜春,但春天已经逝去,诗人却并未登楼,所以次句便写因不登楼而引起远处的愁思。“才上”二字表明作者刚刚登上南楼,离春去秋来,就触发了愁思之情。这愁思,既在登楼之前已起,这里不过是到此而止,更显其深重而已。 “满地落花红雨乱”句,状景写情,都极有分寸,极有思致,不似一般诗中所常有。花已落,已是“残花”;而况下于“满地”二字,又加以“红雨乱”的形容,就更显得满地落红,空地残红,密雨滴空,其声乱也。这里虽写景,却从这满地乱红的落花景象里,传出了芳华已逝、年华老大、风雨侵愁、空余惆怅的愁绪。而那一缕愁思就飘浮在这满地乱洒的“红雨”之中。 “接天芳草绿云愁”句,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然而“接天”二字尤妙。它把芳草绿云直接染在一起,所谓绿云,即青云;一说到芳草接天,那草地美得像碧波无际的春云;因此使一缕淡淡的春愁,便升腾在芳草绿云之间了。这一缕愁情就漂浮在那如云似锦的芳草绿波之上。这样,“绿云”兼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落花红雨”与芳草接天相联为一片;构成一幅完整的、多层次的春归图。这两句笔墨或明或暗地运用了李商隐《春雨》诗中的意境:“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它既巧妙地表达出惜春、伤春之意,又把这缕愁情飘浮于芳草绿云之上之意表达了出来。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便是把情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怜春去不登楼”,是直接抒情;而在“才上南楼动远愁”一句中,以登楼引出远愁;而在后两句诗中又以一缕淡淡的春愁飘浮在芳草绿云之上这样的描写把诗人的惜春、伤春之情和诗中自怜自叹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此外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极为精炼传神。首句中的“怜”字;次句中的“动”字;末句中的“接”、“绿”、“愁”等字均锤炼入妙。所以这首诗虽仅以情感人,却有相当高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