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重过程孺父》

摇落秦淮上,依然见索居。
客贫亲旧少,家难死生余。
土锉朝烟冷,荒池古木疏。
日斜殊未去,狼籍一床书。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沉静、凄清的氛围,表现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情感。 首句“摇落秦淮上,依然见索居”中,“摇落”一词,既表现出秦淮河落叶飘零的秋日景象,又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萧瑟与孤独。而“索居”则是指独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寂。 “客贫亲旧少,家难死生余”两句,揭示了诗人生活的困苦,身边的朋友和旧识越来越少,家事也令人忧心忡忡,生死未卜。这两句深刻地体现出诗人的艰难处境,以及他内心的悲凉。 “土锉朝烟冷,荒池古木疏”两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早晨的阳光照在土制的烧柴——黄土搓板上,显得十分冷清;池塘和古树显得更加荒疏。这两句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最后,“日斜殊未去,狼籍一床书”中,诗人依然留在屋中,直到夕阳西下,一片狼藉,只有满床的书卷陪伴着他。这句表现出诗人的坚韧和不屈,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依然坚持读书,寻求精神的寄托。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坚韧不屈的精神。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都十分深刻,值得细细品味。
创作背景
《重过程孺父》是明朝盛鸣世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诗人与程孺父的关系:盛鸣世和程孺父可能是好友或者有亲戚关系,他们之间可能有着深厚的情感交往。因此,盛鸣世可能为了表达对程孺父的思念、敬仰或感激等情感而创作了这首诗。 2. 社会历史背景:明朝时期,文学繁荣,诗歌创作极为普遍。同时,明朝也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时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事、人生和社会的感慨和思考。因此,盛鸣世的《重过程孺父》也可能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综上所述,盛鸣世的《重过程孺父》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程孺父的关系以及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相关诗词
  • 1
    [明]
    春日春盘荐白鱼,地幽全胜野人居。
    诗篇静阅新晴后,茶臼闲敲午梦余。
    花落语莺还在树,竹深流水细通渠。
    将军莫厌过从数,几日东桥有报书。
  • 2
    [明]
    野水空山拜墓堂,松风湿翠洒衣裳。
    行人欲问前朝事,翁仲无言对夕阳。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