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野眺》

缓步沿溪曲,幽寻惬赏心。
散烟依瘦竹,开网活枯鲟。
短袖仍牵树,秋声半擣砧。
农谈喧隔岸,不畏世机深。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表达了诗人沿溪漫步时欣赏自然美景的愉悦心情。 首句“缓步沿溪曲”,诗人缓步沿溪而行,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次句“幽寻惬赏心”,体现出诗人寻幽探胜时满足愉悦的心情。 三、四句写沿途所见,烟雾缭绕在瘦竹之间,网罗鱼儿在枯鲟中活蹦乱跳,生动地描绘了溪边景色的动态美。 五、六句写诗人漫步中的感觉,短袖仍牵树,表现出微风拂面的感觉,秋声半捣砧,则是秋天的声音,诗人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幽深宁静。 最后两句,诗人听到隔岸传来农谈声,感受到田园生活的气息,这使他不禁想起人世的纷争和复杂,进一步表达出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赞美,表达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纷争的反思。同时,诗人的心情也通过景物描写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创作背景
《野眺》是宋朝诗人顾禧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心境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以参考下面的分析: 1. 时代背景:顾禧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多彩的时代。但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政治变动较多,社会矛盾有时较为突出的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可能对诗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2. 个人经历:顾禧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观察也可能对《野眺》的创作产生影响。他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或者通过观景来抒发内心的某种情感。 3. 心境:诗人在创作时的心境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着重要影响。《野眺》中可能反映了顾禧当时的某种心境,比如宁静、思远、感慨等。 总的来说,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内容来进行分析和推测。
相关诗词
  • 1
    [宋]
    一迳多幽色,孤云护短扉。
    閒阶竹影瘦,低岸稻花肥。
    委翠秋林晚,伤弓宿鸟稀。
    何时携斗酒,掬水弄清晖。
  • 2
    [宋]
    乱世功名易,幽人愧素餐。
    草深迷乳兔,弓燥泣飞鸾。
    燐火排窗入,溪声带雨寒。
    行吟殊足乐,回首羡弹冠。
  • 3
    [宋]
    遂惬耽幽兴,披襟坐水湾。
    松枯涛不作,鸥澹梦常闲。
    漏月宽樵径,吞星避钓环。
    年来悲跼蹐,聊此破愁颜。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