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将五十,尚未暇读易。 一闻蒙亭说,乃见适所适。 维时明进退,岩不在泉石。 野服制升越,山庖盛鸡跖。 床头龙唇琴,案上科斗籍。 风物稍佳时,把酒会三益。 况以兄为郎,仕也人岂迫。 重之爱之深,自匪逢时客。 |
这首诗的标题是《蒙亭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在人生某个阶段的生活状态和对友人的深深感激。 首段描绘了作者在蒙亭中听人讲述《易经》的场景,他感叹自己已经五十多岁,但仍未有时间阅读这部深奥的经典。然而,这次听人讲述,他明白了自己一直追寻的东西。 二、三段描述了作者在山间的生活,他穿着简朴的衣服,在山间庖房享用鸡跖,床头放着龙唇琴,案上放着科斗书。风物美好,他与友人在蒙亭中把酒言欢。 接着,作者感谢他的兄长在仕途上的帮助,他并不被迫去做这件事,而是出于自己的热爱和感激。这表现出作者的人生态度:自由、热爱、感激和独立。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深感激,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独立态度。这种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人生不应该被外界的压力和束缚所左右,而应该追寻自己的内心,享受生活的美好。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深感人生的美好和自由的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