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陂塘旋栽杨柳,平堤检校公务。 近来不用新沙筑,屐齿要深苔雨。 兰艺渚。 植桂树团团,宛在池中屿。 堤应怨语。 只有恨柔条,无情飞絮,日与我同趣。 周垣下,杖策已蒙神许。 *瓜何用怀吕。 丈夫志不期温饱,愧尔碧纱笼句。 行且醑。 听弦索迎风,吹入新翻谱。 由今视古。 对草绿西湖,裙腰一道,端合让西圃。 |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退职后在西湖边植柳的闲适生活,词中字里行间都透出一种悠闲之情。上片写近景,描画一片湖光山色,重点描绘新柳,表现出对它的喜爱和栽培之心。下片写在“锄池”及植桂之后,闲游湖滨的生活以及自己的感慨。“杖策”及“壶醑”以下,将闲适生活的喜悦表现出来,洋溢着浓厚的游湖情趣。全词将新柳和西湖融为一体,写出了一种高旷、脱俗的情境。 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栽柳和植柳之地,特别是“买陂塘”三字说明两堤是特意挖深加宽的。在“锄池”之后植柳,加上“平堤”,更显得这堤的宽阔。“检校”一句,写出自己煞费苦心栽种的精心。“近来不用新沙筑”,进一步写出此堤已造就完毕,并说明已不用再动用新沙了。“屐齿”两句说明此时足迹可任其践踏苔藓小径,表现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兰艺”三句写堤边的香蒲,以其“团团”生长状貌特点,“宛在池中屿”,一个“宛”字表现出词人对香蒲的理解和感受。于物写得不经意,看似轻描淡写,却极传神。开篇纯用景物描写故人,但于结尾道出已词人的感悟——只有春日里便产生“恨柔条,只有恨柔条,无情飞絮,日与我同趣”之感,则又并非泛泛写景。 下片写词人植桂赏乐。“周垣下”三字承上而来,说明已到湖边。“杖策”两句写自己已得到主人翁的允许和神情的默许,系全词感情脉络之高潮,从所举“神许”二字可以想知。以上为第一段,表面上是写于锄池、植桂之后,有所感而有所言,实际字字回应开篇七句。“*瓜”以下五句都是对前二句的申发。词人植桂本为自娱,“丈夫志不期温饱”,所以不会去种那易熟的西瓜;而碧纱笼句则又表现了词人对桂的喜爱之情。“行且”三句写词人迎风听曲、观新谱、饮美酒的生活乐趣。这又是回应上片的“锄池”、“植桂”,以及自己的闲适生活的具体行动。最后半片乃从以上所有行动中概括而来,即词人所以能有如此生活乐趣的原因。而这个原因乃是词人在昔日“华屋”、“千金笑”(本指歌舞享乐,这里实喻官场)的与今日的“乐幽栖”、“锄池”“植桂”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所得到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体验:在前者中尽管是“日日花前常醉”,但只能落得个“惊起却回头”浩叹;而在后者中却能获得“日与我同趣”、“对草绿西湖”的一片净土和乐土。这正是作者退职退隐的原因所在。 这首词写退职后自得其乐的生活和思想情趣。整个意境淡泊清新、含蓄不尽,似有无穷韵味。无怪乎能传诵一时,被人竞相传抄、品味。也正是在这一点上说明它受到了当时词坛名家如周必大、杨万里等人的激赏和称赞。有此感悟力者才能创作出有高格佳制的作品。全词不仅有情韵之美,境界之高阔,而且语言雅丽精工,格调清雅自然,堪称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