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石过清浅,穿林上翠微。 逢人何更问僧扉。 午梵出烟霏。 草露沾芒屦,松花点葛衣。 鬓丝禅榻坐忘机。 山鸟漫催归。 |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作者穿过清澈的溪流和翠绿的树林,追寻着心中的宁静和淡泊。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 “傍石过清浅,穿林上翠微。”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溪流旁漫步,穿过树林,登上翠绿的山腰。这里的“清浅”和“翠微”分别描绘了溪流的清澈和山林的翠绿,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逢人何更问僧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在山林中遇到人的态度,他不再询问僧人的住处,而是选择继续前行,这表明他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然。 “午梵出烟霏。”这里描绘了午间山林的景象,寺庙的钟声从烟雾缭绕的山林中传出,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草露沾芒屦,松花点葛衣。”这两句诗描绘了山间小径上的景象,草上的露水打湿了作者的芒屦(一种麻鞋),松树上的花落在他葛衣上。这里用“草露”、“松花”等自然元素,表现出山林的自然之美。 “鬓丝禅榻坐忘机。”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山林中的状态,他坐在禅榻上,白发苍苍,沉浸在禅意之中,忘记了世俗的机巧之心。这表现出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然。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然。通过“禅”、“忘机”等词语,传达出作者对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追求。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充满禅意和宁静之美的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