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翁无人支缓急,天雨墙坏百忧集。 卖衣雇人筑得墙,不虑偷儿披户入。 夜寒干陬不经过,偷儿若来知奈何。 君不见巴丘古城如培塿,鲁肃当年万人守。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们的生活困境和安全问题。诗中描绘了一个场景,即有人急需修墙,但由于资金紧张,无法雇人修墙,只能卖掉衣物来支付费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偷窃行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最后,诗中还提到了一个历史事件,即鲁肃当年在巴丘古城万人守卫的情景。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卖衣雇人筑得墙,不虑偷儿披户入”这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将修墙与防止偷窃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安全问题的担忧。此外,诗歌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里翁无人支缓急”与“万人守卫”的对比,突出了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困境和安全问题的关切和忧虑。通过描绘修墙和防止偷窃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安全的担忧。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如对鲁肃当年万人守卫的情景的描述,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生活困境和安全问题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