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袭美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

天台一万八千丈,师在浮云端掩扉。
永夜只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
风前几降青毛节,雪后应披白羽衣。
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天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和赞美天台山的神秘和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首联“天台一万八千丈,师在浮云端掩扉。”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天台山的高度为一万八千丈,这是对天台山高大巍峨的直接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师在浮云端”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天台山在云端之上,让人无法触及。同时,“掩扉”二字也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永夜只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诗人通过对天台山的夜景和秋景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和壮丽。在漫长的夜晚,星星似乎变得特别大,这是对天台山高耸入云、星光璀璨的描绘;而在深秋时节,海山似乎变得微小,这是对天台山深邃、广阔的描绘。 颈联“风前几降青毛节,雪后应披白羽衣。”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天台山的一位高僧的形象。他在风中降下青色的法杖,雪后则披上白色的羽衣,这是对高僧的虔诚和清修的赞美。同时,“几降”和“应披”这两个词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和向往。 尾联“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向南眺望、向天台山拜祭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天台山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同时,“欲将飞魄问灵威”一句也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天台山的奥秘、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的神秘和壮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对天台山的高僧形象的想象和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和清修之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诗词
  • 1
    [唐]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明月照高阁,彩女褰罗幕。
    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空贵,世屈无良媒。
    俯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
    驻舟春溪里,皆
  • 2
    [唐]
    (一)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隔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蛾眉丧湘川。
    後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祠祭,孤狸来坐边。
    怀古未忍还,猿吟彻空山。
    (二)明月照高阁,采女褰罗衣。
    歌舞临碧云,箫声沸珠箔。
    青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人)空贵,世屈无良媒。
    俯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 3
    [宋]
    西母池边宴罢,赠南枝、步玉霄。
    绪风和扇,冰华发秀,雪质孤高。
    汉陂呈练影,问是谁、独立江皋。
    便凝望、壶中珪璧,天下琼瑶。
    清标。
    曾陪胜赏,坐忘悉、解使尘销。
    况双成与乳丹点染,都付香梢。
    寿妆酥冷,郢韵佩举,麝卷云绡。
    乐逍遥。
    凤凰台畔,取次忆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