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前几降青毛节,雪后应披白羽衣。
意思:风前几下青毛节,下雪后应披白衣服。
出自作者[唐]陆龟蒙的《和袭美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天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和赞美天台山的神秘和壮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首联“天台一万八千丈,师在浮云端掩扉。”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天台山的高度为一万八千丈,这是对天台山高大巍峨的直接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师在浮云端”则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仿佛天台山在云端之上,让人无法触及。同时,“掩扉”二字也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永夜只知星斗大,深秋犹见海山微。”诗人通过对天台山的夜景和秋景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和壮丽。在漫长的夜晚,星星似乎变得特别大,这是对天台山高耸入云、星光璀璨的描绘;而在深秋时节,海山似乎变得微小,这是对天台山深邃、广阔的描绘。
颈联“风前几降青毛节,雪后应披白羽衣。”诗人通过想象,描绘了天台山的一位高僧的形象。他在风中降下青色的法杖,雪后则披上白色的羽衣,这是对高僧的虔诚和清修的赞美。同时,“几降”和“应披”这两个词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僧的敬仰和向往。
尾联“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灵威。”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向南眺望、向天台山拜祭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天台山的向往和敬畏之情。同时,“欲将飞魄问灵威”一句也表达了诗人想要探寻天台山的奥秘、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天台山的神秘和壮丽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诗人通过对天台山的高僧形象的想象和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和清修之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