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新息家叔》 一官遮日手,两地读书灯。

一官遮日手,两地读书灯。

意思:一官遮天手,两个地方读书灯。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寄新息家叔》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雨淮西梦,危魂费九升》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淮西的艰难处境和内心痛苦的诗。作者在异地他乡,身居官职,却因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而感到危险。 首联“一官遮日手,两地读书灯。”描绘了作者在淮西的孤独和无奈。他以一官之职,却感到自己的力量无法遮蔽日落的黄昏,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困境中的无力感。同时,“两地读书灯”也暗示了作者在淮西和故乡两地,都有读书人点灯苦读的情景,这又增添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颔联“见客深藏舌,吟诗不负丞。”描绘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应对策略。他开始深藏舌尖,不再直言不讳,而是通过吟诗作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压力下的自我保护和应对策略。而“不负丞”则表达了作者对丞的尊重和感激,暗示了作者在淮西的困境中得到了丞的支持和帮助。 颈联“竹林虽有约,门户要人兴。”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期待。尽管他和朋友们曾经约定在竹林中相见,但现实的困境却让他无法离开淮西,去实现这个约定。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淮西的环境需要有人来振兴。 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处境,展现了作者在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中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淮西环境的期待和担忧。这首诗的韵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雨淮西梦,危魂费九升。
一官遮日手,两地读书灯。
见客深藏舌,吟诗不负丞。
竹林虽有约,门户要人兴。
作者介绍 乾隆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两地

    读音:liǎng dì

    繁体字:兩地

    意思:(两地,两地)

    1.两处;两个地方。
    南朝·梁·何逊《与胡兴安夜别诗》:“念此一筵笑,分为两地愁。”
    唐·元稹《齐煚饶州刺史王堪澧州刺史制》:

  • 读书

    读音:dú shū

    繁体字:讀書

    短语:阅 阅读 阅览 开卷 读 涉猎 翻阅 看

    英语:study

    意思:(读书,读书)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