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答匡山僧赠榔栗杖》 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

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

意思:虽然因为野僧得到,还是害怕岳神知道。

出自作者[唐]曹松的《答匡山僧赠榔栗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它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感受的诗。 首联“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描绘了作者用栗木手杖走出山顶的景象,然而尽管尝试多次,却始终没有找到那支特别的树枝。这里可能暗喻着作者在探索人生道路中的种种尝试和努力,尽管过程曲折,但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道路。 颔联“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之情。尽管他从“野僧”那里得到了启示,但他仍然害怕“岳神”的知晓,这可能暗示着作者对未知的恐惧和敬畏。 颈联“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月亮被描绘成冷光,如同画中一般,而云彩则在秋天的微风中飘动。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和赞美。 尾联“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表达了作者决定留下脚步,继续探索的决心。他期待着有一天能够访问峨眉山,这不仅是对峨眉山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展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作者的个人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对未知的敬畏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
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
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
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关键词解释

  • 野僧

    读音:yě sēng

    繁体字:野僧

    意思:
    1.山野僧人。
    唐·张籍《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说,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吴聿《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 神知

    引用解释

    犹神交。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实以四海兄弟,齐远契於 萧 韩 ;千载风云,託神知於 管 鲍 。”

    读音:shén zh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