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意思:徘徊在双峰下,惆怅双峰月。
出自作者[唐]刘长卿的《宿双峰寺,寄卢七、李十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中禅寺生活的诗,通过对禅寺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禅寺中的孤独与寂静,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深感悟。
首联“寥寥禅诵处,满室虫丝结。独与山中人,无心生复灭。”描绘了禅寺中的宁静与孤独,禅师独自在寺中诵经,而周围的虫鸣声仿佛在空气中编织出一种独特的旋律。这里,“无心生复灭”的描述也暗示了禅师的内心平静,他已经超越了世俗的纷扰,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颔联“徘徊双峰下,惆怅双峰月。杳杳暮猿深,苍苍古松列。”描绘了诗人在双峰下徘徊,面对着月色中的双峰,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感慨。而周围的深邃的暮色和古老的松树也增添了诗人的孤独感。
接下来的几联继续描绘了诗人在禅寺中的生活和感受。“玩奇不可尽,渐远更幽绝。”表达了诗人对禅寺中奇景的欣赏,而随着距离的增加,这种幽静的美更是无法尽述。“林暗僧独归,石寒泉且咽。”这两句则描绘了禅寺的深邃和寂静,僧人独自归来,石头冰冷,泉水呜咽,进一步强调了禅寺的孤独和静谧。
最后,“此游诚多趣,独往共谁阅。得意空自归,非君岂能说。”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游历的深深感慨,他独自一人享受着这份乐趣,无人分享。然而,如果没有禅师的陪伴,他也不能领略这些美景和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禅寺的宁静、孤独和深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深感悟。诗人的孤独和静谧并不是消极的,而是他内心平静和超越世俗的表现。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