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哀汤与立父》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

意思:薄风俗很久不强,家乡多逸民。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哀汤与立父》

全文赏析

这首诗《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 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 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 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以一种深沉而忧郁的笔调描绘了作者对世风日下的感叹和对逝者的怀念。 首联“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诗人以一种深深的忧虑开始,表达了对社会道德衰落的忧虑。他看到的是社会竞争的减弱,人们逐渐回归到田园生活,这无疑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反映。而“逸民”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他的担忧。逸民,原指避世隐居的人,这里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那些坚守道德、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的敬仰。 颔联“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诗人听到逝者去世的消息,感到深深的悲痛和惋惜。这不仅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那些坚守道德、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的敬仰和尊重。同时,“重沾巾”也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怀念。 颈联“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诗人用生动的描绘,将逝者的生活比作一场梦,苕溪的清晨,千年石堵上的春意盎然。这里既有逝者生活的美好,也有对逝者深深的怀念。 尾联“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之情无法抑制,只能向着南方,在江边哭泣。这一句既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内心的独白,表达了深深的哀伤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忧郁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道德衰落的忧虑,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以及对人情的无法抑制的哀伤和无奈。诗中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思考,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薄俗久不竞,丘园多逸民。
闻君轻去世,令我重沾巾。
一梦苕溪晓,千年石堵春。
人情不能已,南望哭江滨。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逸民

    读音:yì mín

    繁体字:逸民

    短语:隐士

    英语:hermit; recluse

    意思:指遁世隐居的人。
    《论语微子》:“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

  • 薄俗

    读音:báo sú

    繁体字:薄俗

    意思:轻薄的习俗,坏风气。
    《汉书元帝纪》:“民渐薄俗,去礼义,触刑法,岂不哀哉!”
    《晋书虞预传》:“穷奢竭费谓之忠义,省烦从简唿为薄俗,转相放效,流而不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