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叶路分居思堂》 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

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

意思:苔色迷青简,动物食素写文章。

出自作者[宋]叶适的《叶路分居思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叶媪”的学校重新开放,同行的朋友们一起品尝了由野菜制成的饭菜。他们讨论了经学,回顾了古代的学问,欣赏着青石板上的苔藓和虫文侵蚀的书页。最后,他们讨论了如何修复学校遗址,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首联“叶媪开新学,同人饭野蔬。”描绘了一个新的学习场所的开放,人们在这里享受着简单的野菜餐。这里,“叶媪”可能是一个指代学校或学堂的象征,而“开新学”则表达了对新的学习环境的欢迎和期待。同时,“同人饭野蔬”也描绘出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学习环境的清新、静谧相呼应。 颔联“明经传一相,考古付三余。”进一步探讨了经学和古代学问。“明经”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一相”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经文或段落。而“考古付三余”则可能表达了对古代学问的深入探索和研读。这里,“三余”指的是“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是古人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学习的智慧之举。 颈联“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描绘了学校遗址的景象,青石板上的苔藓和被虫文侵蚀的书页,象征着时间的痕迹和历史的印记。这里,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学问的敬畏。 尾联“君能葺遗址,堂宇胜於初。”表达了希望朋友们能够修复学校遗址,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的愿望。这里,“能”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能力的信任和期待,“胜於初”则表达了对修复后学校的新面貌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新的学习场所的开放、对经学的探讨、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学问的敬畏以及对修复学校遗址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和历史的热爱和尊重。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同行的朋友们能力的信任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叶媪开新学,同人饭野蔬。
明经传一相,考古付三余。
苔色迷青简,虫文蚀素书。
君能葺遗址,堂宇胜於初。
作者介绍
叶适(1155年-1223年),字君实,号梅溪渔隐,是中国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出生于福建福州,早年曾在金华、杭州等地任官,但因政治观点与当时的权臣相悖而屡遭罢免。后来他辞官回家,深居简出,专注于写作和艺术创作。

叶适的诗歌以咏物、山水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充满雅趣;他的散文则多写闲逸、隐居,反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画家,擅长隶书,其作品流畅自如,气度雄浑,代表作有《蘭亭序》等。叶适不仅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也是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主张“心外无物”,反对功利主义和崇拜权势。

总的来说,叶适是中国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诗》和《册府元龟》等多部经典,成为了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关键词解释

  • 青简

    读音:qīng jiǎn

    繁体字:青簡

    意思:(青简,青简)

    1.竹简。古代用以书写的狭长竹片。
    《后汉书吴祐传》:“恢(吴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
    李贤注:“杀青者,以火炙简令汗,取

  • 素书

    读音:sù shū

    繁体字:素書

    意思:(素书,素书)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唿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唐·杜甫《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

  • 色迷

    读音:sè mí

    繁体字:色迷

    英语:roue

    意思:俗称贪色之人。

    解释:1.俗称贪色之人。

    详细释义:讥称人贪恋女色。如:『他一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