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意思:回溪碧流静没有喧闹,又到秦国人月下看花源。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蓬瀛清洲、海山雪霁、花源幽谷等美丽景象,给人以清雅、宁静、幽深之感。 首句“高堂粉壁图蓬瀛”描绘出一幅高大的房屋墙壁上画着蓬莱和瀛洲的景象,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印象。接着,“烛前一见沧洲清”则描绘出在烛光下看到沧洲清净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 “洪波汹涌山峥嵘”描绘出洪波汹涌、山峦峥嵘的景象,给人一种壮美之感。“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则描绘出在皎洁月光下隔海望见赤城的景象,给人一种清雅、宁静的感觉。 “光中乍喜岚气灭”描绘出月光下忽然看到山岚消散的景象,给人一种惊喜之感。“回溪碧流寂无喧”描绘出回旋的溪流碧绿的流水寂静无声的景象,给人一种幽深之感。 “了然不觉清心魂”描绘出完全清醒了,心魂也变得清净的感受,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美丽景象所带来的心灵上的愉悦和宁静。 最后,“与君对此欢未歇”与朋友一起欣赏这些美景感到非常高兴,并决定扬帆出海,向溟渤进发。这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由和探险的渴望。 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自由和探险的渴望。同时,它也提醒我们,我们应该珍惜自然,保护环境,让美丽的大自然永远存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秦人

    读音:qín rén

    繁体字:秦人

    意思:秦代统一全国,开展对外交通,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直至汉·晋,仍沿用此称。
    《史记大宛列传》:“闻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内食尚多。”
    《汉

  • 月下

    读音:yuè xià

    繁体字:月下

    意思:
    1.月光之下。
    南朝·梁武帝《七夕》诗:“白露月下团,秋风枝上鲜。”
    前蜀·韦庄《捣练篇》:“临风缥缈叠秋雪,月下丁冬擣寒玉。”
    宋·文同

  • 回溪

    读音:huí xī

    繁体字:回溪

    意思:(参见回谿,迴溪,迴谿)

    解释:1.见\"回溪阪\"。

    造句:暂无

  • 碧流

    读音:bì liú

    繁体字:碧流

    意思:绿水。
    唐·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诗:“洲势逶迤遶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后蜀·顾敻《河传》词:“碧流纹细,绿杨丝软。”
    宋·苏轼《次韵曹子方运

  • 花源

    读音:huā yuán

    繁体字:花源

    意思:“桃花源”的省称。
    唐·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迴谿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宋·梅尧臣《新安钱学士以近诗一轴见贶用叙单悃》诗:“何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