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意思:齐桓公名叫已古,废弃井没有竭。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桓公井》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
首联“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中,诗人将桓公的名字与古老的废井相对比,表达出历史的悠久和恒常不变的主题。桓公在这里象征着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名字已经久远,但废井依然存在,象征着永恒的自然和不变的真理。
颔联“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描绘了废井周围的景色,井壁石甃被苍苔覆盖,显得冷峻而古老;寒泉中映照着明亮的月亮,形成一幅清冷的画面。这一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废井的环境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颈联“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进一步描绘了季节的变迁,秋天梧桐落叶,而春天桃花盛开,表现出自然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循环。这一联也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充满了哲理意味。
尾联“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则表达了对于废井的深邃和清澈的赞美,废井位于偏远之地,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它的清澈。这里也暗示了真理和智慧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需要人们去发现和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废井这一象征,表达了历史的悠久、自然的恒常、生命的轮回和真理的深邃。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风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赞美。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诗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