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意思:齐桓公名叫已古,废弃井没有竭。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桓公井》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从内容上看,它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 首联“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中,诗人将桓公的名字与古老的废井相对比,表达出历史的悠久和恒常不变的主题。桓公在这里象征着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名字已经久远,但废井依然存在,象征着永恒的自然和不变的真理。 颔联“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描绘了废井周围的景色,井壁石甃被苍苔覆盖,显得冷峻而古老;寒泉中映照着明亮的月亮,形成一幅清冷的画面。这一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废井的环境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 颈联“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进一步描绘了季节的变迁,秋天梧桐落叶,而春天桃花盛开,表现出自然的生生不息和生命的循环。这一联也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轮回,充满了哲理意味。 尾联“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则表达了对于废井的深邃和清澈的赞美,废井位于偏远之地,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它的清澈。这里也暗示了真理和智慧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需要人们去发现和领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废井这一象征,表达了历史的悠久、自然的恒常、生命的轮回和真理的深邃。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风景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同时也表达了对真理和智慧的赞美。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诗意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