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梦得见喜疾瘳》 末谓四肢。

末谓四肢。

意思:最后对四肢。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酬梦得见喜疾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冬日病痛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寒冬中卧病在床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深深忧虑。 首句“暖卧摩绵褥,寒倾药酒螺。”描绘了作者在暖和的被窝中,病痛中辗转反侧,只能摩挲着绵褥;而同时,又因为疾病,需要借助药酒来驱寒。这两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绘,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在病痛中的无奈和痛苦。 “昏昏布裘底,病醉睡相和。”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精神状态。由于病痛和醉酒,作者昏昏欲睡,无法清醒地面对自己的困境。这一句通过形象地描绘作者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痛苦和无奈。 “末疾徒云尔,余年有几何?”末疾,指的是风淫末疾,即四肢的风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深深忧虑,他担心自己的余年还有多少。这种对生命的深深忧虑,通过直接询问“余年有几何?”表达出来,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最后两句“须知差与否,相去校无多。”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忽视这种疾病,虽然它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这两句诗既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所有人的提醒,提醒人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疾病严重了才后悔莫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病痛中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深深忧虑。它不仅是一首描绘病痛的诗,更是一首对生命的深深思考和关怀的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暖卧摩绵褥,寒倾药酒螺。
昏昏布裘底,病醉睡相和。
末疾徒云尔,余年有几何?
[传云:风淫末疾。
末谓四肢。
]须知差与否,相去校无多。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四肢

    读音:sì zhī

    繁体字:四肢

    英语:(n) the four limbs of the body

    意思:人体两上肢和两下肢的合称。
    《孟子尽心下》:“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