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踏莎行·桂岭南边》 趁此仙风,乘槎宵汉。

趁此仙风,乘槎宵汉。

意思:趁着这仙风,乘木筏宵汉。

出自作者[宋]张孝祥的《踏莎行·桂岭南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天道、对友情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思考。 首句“桂岭南边,湘江东畔”交代了地点,诗人在桂岭之南,湘江之东,这为整个诗篇设置了一个具体的背景,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描绘提供了基础。 “三年两见生申旦”显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对时间的敏感。“生申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新的一天或新的开始,暗示着诗人在这个特定的地方和时间,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 “知君心地与天通,天教仙骨年年换”这两句诗赞美了诗人的高尚品质,他的心地与天相通,这可能意味着他的智慧和洞察力超越了常人。而“天教仙骨年年换”则表达了作者对诗人永恒的期待,希望他能保持这种高尚的品质,年年都有新的提升。 “趁此仙风,乘槎宵汉”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超凡气质和追求。他追随仙风,乘着船在夜空中航行,象征着他的追求超越了尘世的束缚,向着更高的境界进发。 “看看黄纸书来唤”可能指的是诗人期待着某种启示或信息,这可能象征着他对真理的追求和对未知的探索。 “但令丹鼎汞频添,莫辞酒盏春无算”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愿意频繁地饮酒,因为这能让他保持活力,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同时他也重视炼丹,这可能象征着他对内在修炼和提升的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它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展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和他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桂岭南边,湘江东畔。
三年两见生申旦。
知君心地与天通,天教仙骨年年换。
趁此仙风,乘槎宵汉。
看看黄纸书来唤。
但令丹鼎汞频添,莫辞酒盏春无算。
作者介绍 萧衍简介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仙风

    读音:xiān fēng

    繁体字:仙風

    意思:(仙风,仙风)
    神仙的风致。形容人的潇洒。
    明·伍余福《苹野纂闻尹髼头》:“见者以其童颜鹤髮,有仙风,争延致之。”参见“仙风道骨”。

  • 乘槎

    读音:chéng chá

    繁体字:乘槎

    意思:亦作“乘楂”。
    乘坐竹、木筏。传说天河与海通,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见有浮槎去来,不失期,遂立飞阁于查上,乘槎浮海而至天河,遇织女、牵牛。此人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