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闺怨词三首》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意思:朝憎恨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闺怨词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各种动植物的生机与情感,以及由此引发的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 首联“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通过莺和燕的对比,表达了春日里别离的无奈和悲伤。早晨,莺鸟鸣啭,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欢快;而夜晚,燕子双栖,象征着爱情的甜蜜和温馨。然而,对于人来说,春天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机盎然的景象,更多的是别离的痛苦。这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才会理解到晓莺的啼叫中所蕴含的悲伤和无奈。 颔联“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珠箔笼罩下的寒月,纱窗背后即将熄灭的灯火。月色如寒,象征着离别的凄冷;灯火昏黄,暗示着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两句诗将夜晚的寂静和凄冷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颈联“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这句诗表达了春日的离别之痛已经让主人公身心憔悴,泪水中的一半是春天的冰冷和无奈。这里通过主人公的泪水来表现内心的痛苦和悲伤,而“春冰”则暗示着春天带来的不仅是生机和温暖,还有离别的冰冷和无情。 最后两联“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相思之苦。关山迢递,征戍遥远,相思之情难以言表;闺阁之中,别离之痛难以承受。战士们在战场上苦战,身心憔悴,而家中的妻子们也因为相思之苦而憔悴。这里的“不要宽”表达了对相思之苦的深深无奈和哀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离别的情感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憎莺百啭,夜妒燕双栖。
不惯经春别,谁知到晓啼。
珠箔笼寒月,纱窗背晓灯。
夜来巾上泪,一半是春冰。
关山征戍远,闺阁别离难。
苦战应憔悴,寒衣不要宽。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双栖

    读音:shuāng qī

    繁体字:雙棲

    意思:(双栖,双栖)

    1.飞禽雌雄共同栖止。
    三国·魏·曹植《种葛篇》:“下有交颈兽,仰见双栖禽。”
    宋·吕同老《水龙吟白莲》词:“双栖雪鹭,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