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意思: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起当时诗赋才华。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寄国清处谦》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余事出山来。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是一首对三江风浪中的天台山和山中高僧的赞美诗。
首联“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描绘了三江的风浪阻隔了天台山,仿佛可以想象出当年那些赋咏天台山的诗人才情横溢。这里诗人借风浪比喻天台山的深远影响,通过“隔”字表达了对天台山和那些赋咏诗人的敬仰之情。
颔联“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余事出山来。”描绘了一位高僧飞锡而去,山中再无其他事情发生。这里诗人通过高僧的“飞锡”形象,表达了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高僧的智慧和修行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颈联“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描绘了猿猴在香火中历历在目,日月交替仿佛都在付之一炬。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猿猴和日月的形象,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山中生活的平静和自然,与外界的纷扰和劫难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高僧的敬仰之情,希望能与他一起探讨实相(佛教中的真理)。这里诗人通过与高僧的对话,表达了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东林高僧的敬意,并不需要像刘雷那样出名的人物来衬托自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三江风浪中的天台山和山中高僧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真理的追求和对东林高僧的敬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