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放言十首》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意思:我如果不存在意义,难道再月捋鸡。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放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于人生得失的看法,以及他对于自己行为的坚定和对于高尚道德的坚守。 首句“废兴宜有命,得失但自知”表达了人生成败自有天命的观念,得与失,只应由自己来把握和认知。这种观念体现了对命运的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第二句“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则表达了诗人在众人误解和疏远的环境中,感到孤独无助的情境。这里既有对环境的描绘,也有对诗人内心感受的刻画,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感染力。 接下来的“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表达了诗人坚守正义的决心,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不会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这种坚守道义的决心,是诗人高尚人格的体现,也是这首诗的重要主题之一。 最后两句“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于自然的向往。这里既有对清风的描绘,也有对鹤唳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而“想见南山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的向往,这种向往也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另一种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理解,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道义的坚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废兴宜有命,得失但自知。
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
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攘鸡

    读音:rǎng jī

    繁体字:攘雞

    意思:(攘鸡,攘鸡)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后以“攘鸡”为未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