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
意思:我如果不存在意义,难道再月捋鸡。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放言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于人生得失的看法,以及他对于自己行为的坚定和对于高尚道德的坚守。
首句“废兴宜有命,得失但自知”表达了人生成败自有天命的观念,得与失,只应由自己来把握和认知。这种观念体现了对命运的理解和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示。
第二句“踽踽众所忌,悠悠谁与归”则表达了诗人在众人误解和疏远的环境中,感到孤独无助的情境。这里既有对环境的描绘,也有对诗人内心感受的刻画,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感染力。
接下来的“吾义苟不存,岂更月攘鸡”表达了诗人坚守正义的决心,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不会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这种坚守道义的决心,是诗人高尚人格的体现,也是这首诗的重要主题之一。
最后两句“风清闻鹤唳,想见南山栖”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于自然的向往。这里既有对清风的描绘,也有对鹤唳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而“想见南山栖”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山林的向往,这种向往也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另一种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理解,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对道义的坚守,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