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姑苏杂咏 松江亭(在吴江垂虹桥上)》 帆归云外秋,鸟下烟中夕。

帆归云外秋,鸟下烟中夕。

意思:帆归云外秋,鸟下烟中晚上。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松江亭(在吴江垂虹桥上)》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所见所感。 首联“泊舟登危亭,江风堕轻帻。空明入远眺,天水如不隔。”描绘了诗人泊舟登亭,迎面而来的江风让他的头巾轻轻飘动,而他放眼望去,天空和水面一色,仿佛没有隔阂。这里,诗人以轻盈的江风、空明的江面来象征他内心的自由和开阔。 颔联“日落震泽浦,潮来松陵驿。绵绵洲溆平,莽莽葭菼积。”描绘了日落和潮汐的景象,以及绵延的沙洲和茂密的芦苇。这些景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静和深沉。 颈联“凭栏不敢唾,下有龙窟宅。”这里诗人以龙的居所象征水的深处,表达了对水的深度和神秘性的敬畏。同时,“不敢唾”也表达了诗人对龙的尊重和敬畏。 尾联“欲炊菰米饭,待月出海白。唤起弄珠君,闲吹第三笛。”诗人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想象着炊煮菰米饭的情景,等待月亮升起在海面上,然后唤起美人吹笛,过着闲适的生活。这些描绘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泊舟登危亭,江风堕轻帻。
空明入远眺,天水如不隔。
日落震泽浦,潮来松陵驿。
绵绵洲溆平,莽莽葭菼积。
凭栏不敢唾,下有龙窟宅。
帆归云外秋,鸟下烟中夕。
欲炊菰米饭,待月出海白。
唤起弄珠君,闲吹第三笛。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归云

    读音:guī yún

    繁体字:歸雲

    意思:(归云,归云)
    犹行云。
    晋·潘岳《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郁蓊。”
    宋·柳永《少年游》词:“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 云外

    读音:yún wài

    繁体字:雲外

    意思:(云外,云外)

    1.指高空。
    隋·李播《天象赋》:“动则飞跃于云外,止则盘萦于汉·沂。”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摺:“龙鳞般云外飘,鹅毛般江上

  • 中夕

    读音:zhōng xī

    繁体字:中夕

    意思:半夜。
    晋·刘伶《北芒客舍》诗:“长笛响中夕,闻此消胸襟。”
    唐·白居易《新制布裘》诗:“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宋·陆游《岁首书事》诗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