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偶作二首》 犹胜不悟者,老死红尘间。

犹胜不悟者,老死红尘间。

意思:还不明白的胜利,老死红尘间。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偶作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战马和农牛的春放归、冬歇息为引子,引出对人生劳作的反思。诗人感叹那些“未得多健羡”的人,一生为名利奔波,耗尽心力,而那些“来者”却不知疲倦,前赴后继。诗人以自己为例,感叹自己六十岁才悟出这个道理,已经太晚,无法再回到年轻时的状态。他觉得比起那些一直执迷不悟的人,自己已经算是幸运的了,能够在晚年退闲之余,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的理解,认为真正的幸福并不在于追求名利,而在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诗人强调了理解这个道理并不难,但实践起来却非常困难。他呼吁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虚言,而应该用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生和名利。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被名利所困,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战马春放归,农牛冬歇息。
何独徇名人,终身役心力?
来者殊未已,去者不知还。
我今悟已晚,六十方退闲。
犹胜不悟者,老死红尘间。
名无高与卑,未得多健羡。
事无小与大,已得多厌贱。
如此常自苦,反此或自安。
此理知甚易,此道行甚难。
勿信人虚语,君当事上看。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老死

    读音:lǎo sǐ

    繁体字:老死

    英语:to die of old age

    意思:
    1.年老而死。
    《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唐·韩

  • 红尘

    读音:hóng chén

    繁体字:紅塵

    短语:浊世 江湖 阳间 人世 尘 凡

    英语:human society

    意思:(红尘,红尘)

    1.车马扬起的

  • 不悟

    (1).没有觉察。《史记·张仪列传》:“ 张仪 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 苏君 明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晋武帝 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传后意,诸名臣亦多献直言。”
    (2).不了解;不理会。《南史·江淹传》:“不悟明公见眷之重。”《隋书·史祥传》:“本即述职南蕃,宣条下国,不悟皇鉴曲发,备位少阳。”
    (3).不觉悟。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
  • 尘间

    读音:chén jiān

    繁体字:塵間

    意思:(尘间,尘间)
    人间。
    宋·范成大《续长恨歌》之三:“无端却作尘间念,已被仙官圣得知。”
    明·刘基《题美人书红叶图》诗:“无人解识诗中意,天上尘间总是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