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闻其名,衡茅降至尊。
意思:大皇帝听到他的名字,衡茅降到尊。
出自作者[宋]乐史的《慈竹》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慈竹”为引子,赞美孝道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蜀中何物灵,有竹慈为名”,直接引出了主题——慈竹,同时也暗示了慈竹所具有的灵性。接下来描述慈竹的外形,“一丛阔娄处,森森数十茎。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这几句诗描绘了慈竹丛生的景象,长短相依,枝叶繁茂,但却并不显得高大挺拔,给人一种亲近、和谐的感觉。
然后诗人通过慈竹的生长习性,联想到孝道,“去年笋已长,今年筍又生。高低相倚赖,浑如长幼情。”这里的“高低相倚赖”形象地表现了慈竹的生长状态,同时也隐喻了长幼有序、相互依赖的孝道关系。
接着,诗人列举了几个孝顺的例子,包括张公艺、冯宿、吕元简和董恭直等人,他们的事迹都体现了孝道的精神。这些例子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主题。
最后,“孝行动天地,物类皆感通。况此慈孝竹,丛丛户口东。”这几句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将慈竹与孝道紧密相连,使得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慈竹为引子,通过描绘其生长状态,联想到孝道,再列举几个孝顺的例子,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主题。整首诗语言生动,意象鲜明,寓意深远,是一首赞美孝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