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下第有怀》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意思:迁来莺语虽然能听,落了杨花了怕看。

出自作者[唐]章碣的《下第有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直接表达了作者想要写一封家书,却发现难以言说的情感。朝夕有人还,这个描述给人一种平静而温馨的画面,然而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之下,却隐藏着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而“下笔难”则直接表达了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和深沉性。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这两句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要借烛光来缓解思乡之情,却又发现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在春天夜晚的微寒中,独自一人,更加深了思乡之情。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作者用迁徙的莺声和飘落的杨花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故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离别之痛。 最后,“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同时也寄寓了对公正社会的期待。如果有一天社会公平得以实现,那么月亮就会像桂花的闪烁一样,长久地照耀着故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描绘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考。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公正社会的期待和对时间的无奈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故乡朝夕有人还,欲作家书下笔难。
灭烛何曾妨夜坐,倾壶不独为春寒。
迁来莺语虽堪听,落了杨花也怕看。
但使他年遇公道,月轮长在桂珊珊。

关键词解释

  • 莺语

    读音:yīng yǔ

    繁体字:鶯語

    意思:(莺语,莺语)

    1.莺的啼鸣声。
    晋·孙绰《兰亭》诗之二:“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唐·白居易《琵琶引》:“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 杨花

    引用解释

    指柳絮。 北周 庾信 《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囀,二月杨花满路飞。” 唐 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 龙标 过 五溪 。” 宋 陈偕 《满庭芳·送春》词:“榆荚抛钱,桃英胎子,杨花已送春归。”《西湖佳话·六桥才迹》:“杨花若不沾泥去,尚可随花落绣裀。”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你看,柳絮!杨花!多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