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过石硊渡》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意思: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不见底。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过石硊渡》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渡的艰险景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虑。 首段“峨桥小渡十里长,石硊小渡五里强”,描绘了小渡的地理位置和距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险峻的景象。峨桥十里,石硊五里,都暗示了渡口的险恶。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进一步描绘了风急雨细、寒芦摇曳的景象,以及深潭的黑暗和深不见底的情景,增加了诗的紧张感。 “渡船劣似纸半张,五里却成一千里”,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渡船的渺小,强调了渡口的险峻,进一步突出了诗的主题。 “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后进难”,描述了渡船中流遇到大风浪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渡口的危险。 “咫尺性命轻於毛,只恐一毛犹不直”,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咫尺之命轻如鸿毛的世道人心的忧虑,对险恶环境的不满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小渡的艰险景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虑。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峨桥小渡十里长,石硊小渡五里强。
斜风细雨寒芦里,下有深潭黑无底。
渡船劣似纸半张,五里却成一千里。
中流风作浪如山,前进不得後进难。
隔溪市井只咫尺,安得飞堕於其间。
大江风涛堪著力,小渡风涛更无格。
咫尺性命轻於毛,只恐一毛犹不直。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斜风细雨

    读音:xié fēng xì yǔ

    繁体字:斜風細雨

    英语:light wind and drizzling rain

    意思:1.细密的小雨随风斜落。

    近义词:

  • 细雨

    读音:xì yǔ

    繁体字:細雨

    短语:蒙蒙 烟雨

    英语:mizzle

    意思:(细雨,细雨)
    小雨。
    南朝·梁简文帝《和湘东王首夏诗》:“冷风杂细雨,垂云助

  • 寒芦

    读音:hán lú

    繁体字:寒蘆

    意思:(寒芦,寒芦)
    寒天的芦苇;干芦苇。
    南朝·梁·沈约《咏雪应令》:“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
    宋·陆游《对酒》诗:“密篠持苫屋,寒芦用织帘。”

  • 无底

    引用解释

    1.没有底部。形容极深。《列子·汤问》:“有大壑焉……其下无底,名曰 归墟 。” 晋 陆机 《从军行》:“谿谷深无底,崇山鬱嵯峨。”

    2.无限度;无穷尽。《后汉书·张纲传》:“甘心好货,纵恣无底。”《西游补》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鸳鸯无底,见他俩个把我做阁板上货,我哪得不生悲怨!”

    3.谓不知底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