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寻山》 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意思:终于要结茅屋顶,向此学彩霞。

出自作者[唐]李频的《寻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向往归隐生活的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联“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诗人描述了一条小径穿过了两块高峻的山崖,开始时让人怀疑那里有几户人家。但一路走下去,直到尽头也未见人烟。诗人坐下等待了很久,太阳都已经偏斜了。这里运用了寓实于虚的手法,展现了一片迷人的山林景象,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希望在这片寂静的山林中寻找一份心灵的宁静。 颔联“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奇妙的景色,石头上生长着神奇的灵草,泉水中落下奇异的花朵。这些自然的美好景象让诗人更加坚定了要在这片山中建造茅屋的决心,以便能够在这里学习餐霞,即餐霞饮露,这是道家修炼的象征,代表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这种向往体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这也许是因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种种不满和无奈,使他更加向往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
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石上生灵草,泉中落异花。
终须结茅屋,向此学餐霞。
作者介绍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

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关键词解释

  • 结茅

    读音:jié máo

    繁体字:結茅

    意思:(结茅,结茅)
    亦作“结茆”。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宋·鲍照《观圃人艺植诗》:“抱锸垄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苏轼《新居》诗:“

  • 餐霞

    读音:cān xiá

    繁体字:餐霞

    意思:餐食日霞。指修仙学道。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唿吸沆瀣兮餐朝霞。”
    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列仙传》陵阳子言春﹝食﹞朝霞,朝霞者,日始欲出赤黄气也。夏食沆瀣,沆瀣,北方夜半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