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王胜之三首》 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意思:流杯曲水没有多少天,再作新诗继承永和。

出自作者[宋]苏轼的《和王胜之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和歌颂某地太守的诗作,表达了诗人对太守慷慨好客、诗酒人生的赞美之情。 首联“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描绘了春天的湖光波色,以及太守唱和诗酒的场景,充满了生机和欢乐。 颔联“鲁公宾客皆诗酒,谁是神仙张志和”,用典表达了太守的朋友都是诗酒之友,他们都是像张志和一样的人,都是神仙般的人物。 颈联“斋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描绘了宴席的美酒如渑水般涨溢,太守的诗句可以像乐器演奏一样被人们传唱,进一步表达了对太守的赞美之情。 尾联“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表达了太守的慷慨好客之情,也表达了对太守新诗的期待和赞美。 整首诗充满了对太守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太守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描绘太守的诗酒人生,赞美了他的豁达、豪爽、慷慨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
鲁公宾客皆诗酒,谁是神仙张志和。
斋酿如渑涨绿波,公诗句句可弦歌。
流觞曲水无多日,更作新诗继永和。
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坐睡樽前呼不应,为公雕琢损天和。
作者介绍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流觞曲水

    引用解释

    古代习俗,每逢夏历三月上旬的巳日( 三国 魏 以后定为夏历三月初三日),人们于水边相聚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仿行,于环曲的水流旁宴集,在水的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饮,称为“流觞曲水”。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觴曲水。” 宋 苏轼 《和王胜之》之二:“流觴曲水无多日,

  • 流觞

    读音:liú shāng

    繁体字:流觴

    意思:(流觞,流觞)
    见“流觞曲水”。

    造句:书法节主要活动包括:晋圣、修禊、曲水流觞、书法展览等。王羲之的别业戒珠寺,为卖扇老

  • 曲水

    读音:qǔ shuǐ

    繁体字:曲水

    英语:Qushui River

    意思:古代风俗,于农历三月上巳日(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就水滨宴饮,认为可祓除不祥,后人因引水环曲成渠,流觞取饮,相与

  • 无多

    读音:wú duō

    繁体字:無多

    意思:(无多,无多)
    没有多少。
    唐·杜荀鹤《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周亮工《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

  • 作新

    读音:zuò xīn

    繁体字:作新

    意思:《书康诰》:“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孔传:“弘王道,安殷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顺天命,为民日新之教。”本意谓教导殷民,服从周的统治。后因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